产妇的夺命黑手 羊水栓塞缘何成为产科死神
青岛新闻网8月27日讯 近日,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一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事件一直牵动着网友们的心,“羊水栓塞”这一医学名词迅速占领微博热搜榜排行一位,也成了网站热词,并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热点事件聚焦:【湘潭羊水栓塞产妇事件】一名产妇在剖腹产下一名婴儿后,出现产后大出血,被诊断为羊水栓塞。医生建议切除子宫,在与患方家属沟通后,切下子宫,但未能抢救成功,产妇不幸离世。
随着事态的发展,后期家属的作为、院方的反应和媒体的无良,我们都不在这多做叙述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比比皆是。说到产妇死亡的原因为羊水栓塞,我们来讲讲这个元凶有多可怕,被誉为“产科死神”“夺命黑手”的它究竟是什么?青岛新闻网健康频道邀请青大附院产科专家詹瑛主任为网友全面解析“羊水栓塞”,为你揭开它的真实面目。
主持人:最近,湘潭孕妇事件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让大众知道了“羊水栓塞”这一医学名词。专家可否, 从医学角度上,为网友科普一下“羊水栓塞”。
詹瑛主任: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所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也称为妊娠类过敏性综合征,这是一种发病率低但却及其凶险的产科并发症。其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呛咳、呼吸困难,然后很快进入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及心肺衰竭。
所有死亡均发生在起病5小时以内,过去认为其死亡率高达80%,其抢救与时间密切相关,即越早抢救则成功率越高。所以尽早识别羊水栓塞的前驱症状或不典型症状,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主持人:羊水栓塞死亡率很高,对产妇来说犹如“恶魔签”。在怀孕期间是否可以筛查、可以避免呢?
詹瑛主任:严格来说羊水栓塞不是能预防的疾病,因为母亲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与气体交换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期如破膜、子宫下段或宫颈小破口、剖宫产都使母血与胎儿组织成分有充分的机会接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是无害的,只是在极少数这种接触激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与人类败血症和过敏症相似的病理反应。目前认为发生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有关:(1)过强宫缩,使宫内压增高。(2)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3)高龄产妇、多胎经产妇。(4)过期妊娠、巨大儿。(5)死胎。(6)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手术助产、中期妊娠钳刮术、剖宫产术、羊膜腔穿刺术等均可造成病理性血窦开放。
所以如何避免羊水栓塞只能针对其所发现的有关诱因加以防范:(1)严格掌握医疗指征在产程处理中严格掌握医疗指征,而不能盲目凭经验去干预产程的自然进展。产科循证医学研究已提出一些新的、与原来经验操作不同的理论,减少产程中人为干扰(包括人工破膜、静脉点滴缩宫素等),其意义就在于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2)避免子宫收缩过强。当羊膜腔内压力超过静脉压时,羊水就有可能被挤入已破损的微血管内。(3)早期识别羊水栓塞的前期症状。如产程中或剖宫产手术中突发的胸闷、呼吸困难、紫绀、血氧饱和度骤降等,应立即考虑到该病的发生,迅速抗过敏治疗和正压供氧改善低氧血症,快速阻止病情的发展。(4)高度警惕产后出血与迟发型羊水栓塞的鉴别。某些迟发型的羊水栓塞病例无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有的仅仅表现为持续性的出血。所以临床上有时很难与产后出血相鉴别。(5)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近年来全国各地医院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作为产科医生仍应尽力掌握手术指征,对于无指征者,应该向产妇及家属告知剖宫产的种种危险性。(6)规范各种分娩中的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詹瑛主任:目前正值分娩高峰期,加上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高龄经产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成为高危产妇,例如前次剖宫产疤痕可导致再次妊娠的子宫瘢痕妊娠(一种更加凶险的异位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胎盘植入等,这均可导致产后大出血,严重者可迅速导致产妇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目前产后出血仍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他妊娠高血压疾病所致心衰、颅内出血以及肺栓塞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龄产妇将面临更高的发病率,所以国内许多医院针对目前这种状况,除了加强了产科的技术力量和增加医疗设备外,还开设二胎孕前咨询门诊,进行风险评估和妊娠指导,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加强孕期宣教,避免因孕妇缺乏科学知识,不去检查,不了解身体状况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