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死亡率高 5条忠告
那么,羊水栓塞到底是什么?缘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昨日,记者采访了自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程薇。
程薇告诉记者,羊水栓塞是在分娩前后,羊水及其中的有形成分,比如上皮鳞屑、粘液、毳毛、胎粪、皮脂等物质进入母血循环,引起的过敏反应为主的类肺栓塞样表现,并可伴发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据程薇介绍,羊水栓塞的发病率不一致,一般在1:5000~1:30000之间,可是一旦发病,它的死亡率又高得吓人,在50%~86%之间,居孕产妇死因顺位的第四位,“羊水栓塞起病急,无征兆,发病率虽低,但死亡率高,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也是至今残存的孕产妇死亡主因。”程薇说。
据了解,羊水栓塞的形成,首先是污染物质(上皮鳞屑、粘液、胎粪、皮脂)进入血循环,会引发全身大面积急性感染、导致肾衰竭;特别是这些有形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从而形成栓塞,肺泡丧失换气功能,引起肺动脉高压。继之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呼吸窘迫、心跳呼吸骤停,甚至心衰。
同时,由于羊水中粘液含有破坏凝血因子的物质,造成产妇产后正常的出血无法凝结,即使输入大量的鲜血也常常无法纠正血流不止,而有形物质对毛细血管的栓塞,又很有可能引发不可控制的全身大出血,有时还伴皮肤、胃肠道及尿道出血。以上四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有极大的可能导致死亡。
引发这个急症的原因一般是子宫收缩过强,导致羊水从子宫创口进入血液循环。至今人类医学的产前检查对此仍没有找到查出先兆的办法,也就没能研究出足够的措施来预防。该病发作很迅速急迫,抢救往往来不及。
“由于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尚不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程薇表示,羊水进入开放的子宫血管可能引起羊水栓塞,“子宫、宫颈静脉或胎盘附着部位的血窦有裂口存在,这个时候,羊水可能会随着血窦的裂口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由于羊水栓塞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而,这种急症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按照预防常规疾病的方式进行预防。”程薇告诉记者,但是规范的产科操作可使其发病率降到最低,下面将介绍具体的方法。
首先,避免过多的人为产程干涉。严格掌握剖宫产、人工破膜等手术指征、人工破膜要在宫缩间隙时进行,破膜前禁止剥膜、剖宫产术中应保护子宫切口,同时尽量吸尽羊水后再娩出胎头。
其次要合理使用宫缩剂。严格遵守缩宫素等宫缩诱导剂的使用规范,防止宫缩过强,对死胎及胎膜早破者更应谨慎,急产或产力过强时,酌情使用宫缩抑制剂,遇高张性宫缩时,在宫缩间隙时破膜,尽量放出羊水。
同时,避免创伤性阴道手术,如高、中位产钳术、困难的毁胎术(毁胎术主要针对死胎、畸胎等情况)。做好第四产程的观察,胎盘娩出至产后24小时,多数并发症在此期发生,需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与出血不符的休克。
严格掌握羊膜腔穿刺术的指征,羊膜腔穿刺是了解胎儿发育情况以及治疗胎儿病症或中止妊娠的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在穿刺时,用细穿刺针,技术应熟练,操作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大月份人流或引产时应先破膜,减小张力,再行宫腔操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