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 要找对四个治疗方案
导语在分娩的24小时后,产妇出现子宫大量出血,被称晚期产后出血。多以产后1-2周发病最为常见,出血症状可为少量或中量,持续或间断;亦可表现为急剧大量流血,同时有血凝块排出。这一症状对产妇的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威胁,因此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发生在2小时内者占80%以上。分娩24小时以后大出血者为晚期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在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中居首位。少数严重病例,虽抢救成功,但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即席汉氏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有的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还可并发DIC。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原来体质和贫血与否而不同。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如有隐性或缓慢的出血,由于代偿功能存在,脉搏、血压及一般状况变化不明显,当失血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休克,这样易被忽视而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如产妇原已贫血或体质虚弱,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疾病描述
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者。阴道流血可为少量或中量,持续或间断;亦可表现为急剧大量流血,同时有血凝块排出。产妇多伴有寒战、低热,且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休克。
相关专题: 月子病产后护理
赞(0)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