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宫缩乏力:正常情况下,胎盘排出后,子宫肌纤维立即收缩与缩复,钳闭肌纤维间开放的血窦,使之暂时止血。淤滞的血液形成血栓,并逐渐纤维化,血窦腔遂完全阻塞。因此,任何影响子宫收缩及缩复的因素都可造成产后出血。全身因素有产程过长或难产后体力衰竭,镇静剂使用过多,麻醉过深及全身急慢性疾病等。局部因素有子宫肌纤维因双胎、羊水过多、巨人儿而过度伸展;多次分娩所致的子宫肌层退行性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贫血引起的水肿,胎盘早剥后的渗血;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导致宫缩受阻;前置胎盘时,胎盘附着的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等。②胎盘滞留所致的出血见“胎盘滞留”条。③软产道损伤:胎儿过大或畸形、胎位不正、胎儿娩出过快、手术助产不当等均可造成会阴、阴道、子宫颈,其或子宫下段裂伤而导致产后出血。④凝血功能障碍:在重症胎盘早剥、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死胎滞留宫内过久、重症宫内感染情况下,由于胎盘、羊水或死胎释放促凝血物质入血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常继发产后大出血。此外,产妇原有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或合并重症病毒性肝炎时,亦可引起产后出血。⑤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或子宫粘膜下肌瘤。亦可导致子宫持续不断的或大量的流血。
产后血崩以产后突然大量阴道出血为其主证。或因气血虚弱,或因血瘀内阻,或因暴怒伤肝而致,临床表现各有其特征,当详加区分。同时应与产后血晕、产后恶露不绝等证相鉴别。
主证:新产产后,或已至满月前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或淡红,质稀薄,或有少量血块,伴面色苍白,体倦头晕,甚至冷汗淋漓,唇舌色淡,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分析;平素气血不足、加之产时失血、劳伤冲任,使正气愈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而致产后阴道流血;气血虚弱则血色淡而质稀薄;失血过多,血虚不能上荣而见面色苍白,唇舌色谈;气血不足,脑及全身失养,而见头晕体倦;气随血脱则见冷汗淋漓或脉微欲绝。
主证:新产后,或产后数日至产褥期末,突然阴道大量流血,或恶露不绝时有血量增多,血色暗红,夹有血块或胎物,面色晦暗少华,下腹疼痛拒按,唇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分析:新产后瘀血及胎物排出不净,瘀阻于胞宫,致瘀血不去,新血不能归经,故见产后突然阴道大量流血,并夹有血块及胎物;瘀血内停,肌肤失养,故见面色晦暗少华;瘀血阻于胞宫,故见下腹疼痛拒按。舌脉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主证:产后数日至产褥期末,突然阴道大量下血,色鲜红,伴烦躁易怒,头胀而晕,胸胁满闷疼痛,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分析:产后阴血不足,肝失所养,加之情志过激、暴怒伤肝,肝不藏血而致血崩,肝气不舒,郁而化热,故见烦躁,头晕,胁胀等症。舌脉亦为肝郁化热之象。
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以使用宫缩剂及抗生素为主,必要时可配合刮宫术或剖腹探查术,出现休克时,应积极抢救休克。
一、宫缩剂及抗生素的应用宫缩剂及抗生素的应用,为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可给予催产素10~20U。每日3次,肌肉注射,必要时可增加注射次数,出血量多时,可立即静脉注射催产素10~20U,然后以10%葡萄糖液中加入催产素10~20U静脉滴注,以促进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由于大量失血,或流血时间过长,或宫内有残留物,均易合并感染。因此,应常规给予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B、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交沙霉素等均可选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等途径给药。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扩散。
二、刮宫术:对于经宫缩剂及抗生素使用后,仍时有鲜血流出或突然大量出血,或疑有胎盘、胎膜组织残留者,均需立即采用刮宫术,清除其残留组织,促进子宫收缩,多能奏效。
三、剖腹探查术:对于剖宫产术后的晚期产后出血,疑有子宫切口裂开者,应采取剖腹探查术,必要时需行子宫切除。
四、纠正贫血及抗休克长期反复的失血,或大量出血,可使机体处于贫血状态,急性失血可使血容量急骤下降而发生休克,对此均应予以纠正。休克时应以扩容及升血压,改善微循环状态为主,可给予血液及其代用品,如血代、血定安、生理盐水、葡萄糖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液体量可视病情而定,对于慢性失血造成的贫血,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补充铁剂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