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防治应依年龄而异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减少(骨密度和骨质量),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点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在各类人群中都有发生,所以骨质疏松的防治也应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各有侧重。
小于40岁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孕产妇和成年人,应树立“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合理膳食,加强钙营养和有氧运动,努力提高高峰值骨量;大于40岁的人群,除了加强钙营养和有氧运动外,还要消除和减轻影响骨健康的危险因素,减少骨丢失,预防骨折。绝经妇女有家族史者和高危人群是重点,围绝期和绝经后5年内的妇女可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减少快速骨丢失和防止骨折,有条件应检测骨密度; 6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骨质疏松症都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全面体检和骨密度的检查,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制定个体防治方案,每年复查一次,了解防治效果,减少摔跤,防止骨折。
虽各个年龄段都有所侧重,但总的来说,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四方面:一、坚持饮食原则——高钙、低脂、低盐、高纤维素和适量的蛋白质;二、坚持散步、慢跑、体操、游泳等;三、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多食动物的肝脏、蛋黄、干酪和禽类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四、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型饮料;保持心理平衡。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