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缘何偏爱女性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座生命的大厦,那么骨骼就是这座大厦的支柱。只有骨骼坚固牢靠,我们才能够平安康乐。一旦骨骼出现问题,如中空脆化,人体就将像一栋钢筋被锈蚀朽化的房子,岌岌可危。因此,关注骨健康,就是关注我们生命大厦的质量。
人体的骨质由柔韧的骨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和坚硬的矿物质(主要为钙质)组成,两者互相匹配,使骨骼得以胜任运动和保护、支撑人体的使命。如果骨基质含量不足,骨头只要稍加外力就易破裂;如果矿物质不足,骨头硬度减低、易弯曲。
在中国骨质疏松患者已超过1亿人,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达30%以上,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更为普遍,且有年轻化趋势。骨质疏松主要是骨基质和矿物质均不足,骨质含量减少,骨脆弱,其后果是容易造成骨痛、骨折、形体畸形等。是否发生骨质疏松与年轻时的骨量(骨峰值的高低)以及年老时骨量减少的速度有关。骨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大约在30岁达到顶峰(骨峰值),以后逐年下降。因此,骨健康更多取决于年轻时的营养,争取增加骨峰值,并在中老年时补充钙质,减缓骨量下降的速度,则可有效预防老年后出现骨质疏松。
钙:骨矿物质的主要成分,人体总钙量的99%存在于骨质和牙齿中。每日钙的合理摄入是小学生800毫克、中学生1000毫克、成年人800毫克、老年人1000毫克。
镁: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助于骨盐沉积。如果单纯补钙而不加镁,则钙离子代谢所需的一种酶——ATP酶(三磷酸腺苷酶)不能被激活,钙就难以真正进入骨骼。
维生素K:协助活化人体的骨细胞,增加骨质与钙的结合力,有效形成骨钙素来增加骨质密度,进而强化骨骼。
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参与骨基质中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如果缺少,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蛋白质:合成骨基质的重要原料,并促进钙的吸收和储存。一般推荐成人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1.0~1.2g/kg,如体重为60公斤,则每日需摄入蛋白质60~72g左右。
营养和运动是骨健康的基础,促进和维持骨健康需要合理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常饮食是最好的补钙渠道:乳和乳制品含钙量多且吸收率也高,是优先选用的补钙食物,对于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可选用脱脂奶或低脂奶;食用可以连骨或壳吃的小鱼、小虾;硬果和大豆含钙量也多,不妨多吃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应保证每天充足的摄入量(但含草酸多的菠菜、空心菜、洋葱头等不宜多食,因为草酸会干扰钙的吸收)。
人体在负重活动状态下能使钙质更有效地沉着于骨组织中,提高补钙的效果,所以缺钙者应经常运动,最好是有一定负荷的运动,如跑步、爬山、上下楼梯等;人体皮肤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合成维生素D,建议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让身体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