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三步走
进入深秋,每日清晨和傍晚在公园进行户外运动和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多,其中有部分中老年朋友弯腰驼背、步履缓慢,不时停下休息用手捶打腰背,按摩脚腿,这些朋友大多数是因为发生了骨质疏松而出现上述症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系统性骨病,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破坏,从而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也易出现骨折,该病常见于中老年和绝经后女性,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腰背部疼痛,合并脊椎压缩性骨折后出现身高缩短、驼背,严重者影响呼吸功能。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病防治形势严峻,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56%,其中女性发病率高达60%至70%。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脆性骨折,好发于脊柱胸椎、腰椎及髋部、腕部,一旦出现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骨折带来的并发症而导致致死率及致残率均明显增加。但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早期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在广大群众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错误,比如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特有现象,和年轻人无关。其实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儿童及青少年抓起,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偏食、不挑食,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鸡蛋、豆类、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类饮料,坚持室外体育锻炼、多接受阳光浴,如慢跑、跳跃、夏天室外游泳、登高、打羽毛球等。体育锻炼能增加骨峰值及减少和延缓骨量的丢失,同时适度的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加机体的平衡能力及关节的灵活性,有助于预防跌倒而导致骨折的发生,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帮助体内的维生素D转化为促进钙吸收的活性维生素D3。
维生素D及钙剂和骨骼的健康密切相关,维生素D不仅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内分泌功能,还具有自分泌功能,参与人体多种生理活动。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钙摄入量为成年人元素钙800~1000mg/日,而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mg。但仅通过单纯补钙是不能纠正骨骼对钙的利用障碍,反而老年人还可能因高钙摄入导致肾结石、异位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补钙的同时应联合补充活性维生素D3,维生素D3与钙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消除高钙所致的部分副作用,人体内钙的平衡可以通过低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3补充而保持,骨质疏松时,维生素D3的缺乏比钙的不足更为重要,活性维生素D3不仅是钙被机体吸收的载体,而且钙只有在活性维生素D3的作用下方能被骨骼利用。所以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超大剂量补钙会增加结石形成和异位钙化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通过膳食补钙是安全有效的最佳途径。(南大二附院骨一科 、第28届南极科考队保健医师矢庆明供稿)
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中国江西”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江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