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骨转换标志物提升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管理

发布日期:2014-10-11 12:55:14 浏览次数:1600

东方网通讯员兰婧蕊6月26日报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医学专家日前表示,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能监测疗效,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早评估骨松治疗效果。通过鉴别服药的依从性,评估病情进展,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预测骨折风险,降低致死致残率,帮助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管理。

据估计,中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超8800万,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带来髋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况,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显示,有20-24%的患者在发生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一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朱汉民教授指出,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效果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然而一直以来,治疗依从性不佳都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重要问题。而确切可见的疗效是骨质疏松患者坚持治疗的动力。

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转换标志物,包括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具有快速、灵敏及在短期内观察骨代谢动态变化的特点,且能预测将来骨密度和骨折风险,而骨密度测定检查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才能有动态变化,且没有相关预测性。《2011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指出:骨转换标志物可以在药物治疗后1-6个月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测量其变化情况有利于预测疗效,增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