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控制糖尿病 刻不容缓
今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已对公众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1位,增长速度惊人。糖尿病人群中约90%~95%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70%~80%常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已经发展为一个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预防糖尿病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开始
加强糖尿病教育,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一方面要向全社会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另一方面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运动少,肥胖或超重者,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烟酒嗜好者)进行重点筛查。对40岁以上的成人,应每年常规体检,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公众而言,合理饮食、有效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饮食的原则是粗、细、荤、素合理搭配,要防止暴饮暴食、注意营养平衡。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清淡饮食,碳水化合物如谷、薯类可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应占总热量的30%以下,限制荤油摄入。坚持每周5天,每天半小时的运动,如快走、登山、跳舞、太极拳、舞剑、慢跑、游泳、锻炼性的球类运动等,并做到持之以恒,保持心情舒畅。
糖尿病目前仍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患者要驾好五驾马车,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要相信科学,不轻信报纸及虚假广告,药物治疗上要和医生多沟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的全程中要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多方面,尽量做到五项达标即血糖、血脂、血压、血粘度及体重达标。只要驾好五驾车,做到五项达标,就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减少致死、致残,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美好的人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赖晓阳)
关注我们的足
在众多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当中,糖尿病足病不仅严重而且治疗费用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病友在家中正确的足部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掌握正确的足部日常护理方法洗脚要用温水,水温不要超过37℃,不要长时间泡脚;建议用中性香皂洗净足部;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脚趾缝间的皮肤不要檫破;皮肤干燥时使用润滑乳液或营养霜;修剪趾甲选在洗脚后,忌赤脚行走和赤脚穿凉鞋、拖鞋;不要用电热毯、加热器等烘脚,防止烫伤,穿袜睡觉。
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注意观察足部皮肤的色泽、温度、有无鸡眼、胼胝,趾甲有无内陷、水疱或者皲裂;注意有无擦伤、裂伤、抓伤及水疱等异常情况;查看脚趾缝间是否有破溃。及时发现问题,请教专业的医护人员,避免小伤成大伤,导致最后截肢的恶果。
选择好合适的鞋袜应该选择鞋尖宽大、透气性好、能够系带子的平跟厚底鞋;穿鞋前应该检查鞋内是否有小砂粒等异物;尽量选择吸水性好、透气、松软、浅色的纯羊毛或棉制袜子;袜腰要松,尽量避免穿有破洞或者有补丁的袜子;袜子应该每天换洗,保持清洁。
另外,要学会正确处理足部小伤口的方法。对于小水疱、小面积的擦伤,应先用中性肥皂和水彻底地清洗受伤处,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严禁使用硬膏、鸡眼膏或有腐蚀性的药物处理伤口,以免发生皮肤溃疡;如伤口在2-3天内未愈合或者局部皮肤有瘀血、肿胀、发红、发热,应尽早就医,勿自行处理伤口。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电话:0791-8684903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