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
如今,在儿童中患有糖尿病肾病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遗传,还是因为家长们在对于儿童的饮食方面出现了问题呢?为什么儿童患有糖尿病肾病的人数会增多呢?我们该如何来预防儿童患有糖尿病肾病呢?若儿童患有糖尿病肾病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前期征兆呢?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一一做以解答。 一般,儿童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多较为典型。一旦发病,其前兆都是十分明显的,几乎100%的患儿都会出现多饮多尿,并会出现夜尿增多和夜间口渴爱饮水的现象。多食也是患儿较为普遍的症状,饭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有的较之前稍有增加,有的孩子的饭量甚至会成倍的增加。但也有的患儿可以缺乏多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和乏力。因此,儿童糖尿病肾病则远远是不相同的。其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使患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而引起的。当90%以上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时,才会出现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常常会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儿童糖尿病肾病多为I型糖尿病肾病,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因此,确诊以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 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根本措施,而且要持续终生。同时儿童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还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三个方面。在这里专家要强调的是,儿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上述的4种疗法应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发病前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功能障碍,以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以高血糖为共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儿童时期的糖尿病是指在15岁以下发生的糖尿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将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性糖尿病、糖耐量损伤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如何尽早发现小儿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的罹患率根据统计约占所有糖尿病人的5%,好发年龄为5~7岁以及青春期,作父母的应该如何自我诊断家中小宝贝是否有罹患糖尿病的可能呢?首先,应该看看小孩是否有下列的一些临床症状表现: 1、最典型的症状是食量大增、喜欢喝水、常常上厕所小便,食量剧增但是体重却不见相对增加,甚至有减轻的现象,这就是所谓“三多一少”的现象。 2、如果是婴幼儿,多吃、多喝水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却常常有整天睡觉、精神不振、夜间尿尿次数增加的现象。 如果有疑似上述症状,应立即带着小孩就医检查,一般而言,医师会先测量小孩尿中含糖量是否异常,如果异常,会进一步抽血检查,如果饭后血糖超过200mg/10ml,表示已经得了糖尿病,必须立即治疗。 儿童糖尿病的中西治疗: 西医是如何处理小儿的糖尿病呢?由于小儿的糖尿病大部分是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西医分为三型: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以及其它,所谓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就是“指小儿自己本身无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来代谢血糖,而必须仰赖外来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一经诊断确定为糖尿病,就必须开始使用胰岛素;如果不使用胰岛素或使用不当,则会造成血糖控制太差,造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非酮体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这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中药能预防及治疗长期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两者相较,中西医对于糖尿病各有优缺点,西医的胰岛素能精确地降低血糖,但是,长期使用却不免会有引起肝脏损坏、血糖过低的疑虑,中药对于血糖的降低不如胰岛素精确,但是,对于临床症状的减缓、小儿发育的兼顾以及预防慢性合并症(例如:视网膜病变、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以及神经病变)却效果显著;因此,临床上建议罹患糖尿病的患儿,平时使用胰岛素要精确控制血糖,治疗过程中配合病情使用中药的活血化瘀、养阴清热,来达到比较完善的治疗。 中医是如何治疗糖尿病?首先,必须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而“分门别类”治疗: 第一型:嘴巴容易干、喜欢喝水、尿量多、平时容易燥动不安、舌边赤红、脉象洪数,治法以清热润燥为主,用方以栝蒌根、生地黄、黄连、麦门冬为主,如果兼见发育迟缓、容易疲倦的现象,酌加人参、五味子、黄芪。 第二型:肚子容易饿、吃不饱、身体越来越瘦、大便常常偏硬、舌苔黄燥,治法以清胃润燥为主,用方则以、石膏、知母、甘草、黄芩、葛根为主,如果这些症状已经有一段时间,则酌加茯苓、白术、桔梗、陈皮、扁豆、砂仁。 第三型:发育迟缓、身高明显不足、常常自觉腰膝酸软、小便泡沫多且混浊、尿量多且频繁、晚上常常失眠,治法以滋阴固肾为主,治方则以山药、茯苓、山茱萸、熟地、枸杞子为主,小便频尿明显者,酌加益智仁、桑螵蛸。 如果罹患糖尿病已经有一段时间,出现血管硬化、肾脏病、视网膜病变、手足容易麻木、皮肤容易搔痒的慢性合并症时,则应以上述类型为主,再酌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例如:桃仁、丹皮、三棱、泽兰、赤芍等,来改善血液循环。 除了靠医师治疗之外,自己也有一些“家庭作业”要作: 1、饮食方面,应该少量多餐,避免血糖暴起暴落,多选择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食品,常吃梨子、桃子、杨梅、樱桃等水果,并且不可以喝酒。 2、多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健康,但是运动的同时,最好携带几颗糖果于口袋中,以免发生低血糖。 3、偶尔于家中吃些食补,除了改善病情外,也可以提供小孩成长必要的帮助,以下三个食疗处方(分型同上所述)是本人常开给小病人的。 第一型:桑白皮10克、西瓜皮20克、枯蒌根10克、冬瓜皮20克,加水500ml煎服,一日一次即可。 第二型:扁豆20克、山药50克、黄芪30克、薏苡仁20克加水800ml煎服,一日一次即可。 第三型:鸽子半只、去皮毛及内脏,山药50克、玉竹20克、黄精30克、砂仁5克,隔水炖服,喝汤吃肉,一周一次即可。 患上小儿糖尿病儿童的自我救助: 孩子如果得了糖尿病还能上学吗?糖尿病患儿完全可以正常上学读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患儿不与其同龄人产生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患儿感到糖尿病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疾病,使他们建立正常生活的信心。家长千万不要随随便便让孩子休学,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业的损失,同时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那么,上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上学的病儿应该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对于只需早、晚两次胰岛素注射的孩子,在校期间可以不用注射胰岛素,这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如果中午也要注射胰岛素,那么在校期间孩子要自我注射,此时孩子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要学会低血糖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方法,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零食。当患儿出现饥饿感、虚弱、出汗、心慌等症状时,提示出现低血糖反应,应马上补充含糖食品或饮料。另外,由于糖尿病病人小便频多,再加上运动出汗失水,所以,患儿上学时还要把水备足,以便及时补充水分。 第三,糖尿病儿童在上体育课时,尽量避免做剧烈的无氧运动,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强度低一些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在运动前应少量加餐,以免发生低血糖。此外,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护,防止因皮肤破损、感染而导致糖尿病足。 第四,患儿应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知老师和同学,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此外,患儿还要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家人联系电话、病情及用药情况、就诊医院、主治医师等相关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在家庭护理方面,父母不要让患儿有“与众不同”的感觉,要多鼓励糖尿病儿童融入集体生活,经常与其他小病友保持联系,或者参加一些专门为他们举办的一些活动如糖尿病夏令营,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得到糖尿病专家的全方位指导,而且小病友们可以彼此交流控制糖尿病的经验和体会,相互鼓励和支持,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成功地管理好自身的疾病。
关键词:
糖尿病小儿糖尿病糖尿病治疗
提到糖尿病,在五六十年代还是一个较陌生的名词。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周围的糖尿病人已越来越多,1995年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达2.5%。然而除了医生外,很少有人会把糖尿病和儿童联系在一起。其实,儿童也会得糖尿病,且它的发病率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据国内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为5/10万。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呢?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功能的障碍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的紊乱,致使血糖增高、尿糖增多。糖尿病一般分为四型: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营养不良型和继发型。 儿童的糖尿病都具有哪些特点呢?首先从分型上看,儿童时期所患的糖尿病多属胰岛素依赖型。它的特点是因胰腺内胰岛 B细胞被破坏,使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而引起机体物质代谢的紊乱。从儿童发病的年龄段和季节来看,儿童常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在5-7岁,可能与儿童此阶段和外界接触及感染的机会增多有关;另一个是在11一13岁,则可能与此期儿童青春期的开始、生长发育的增快、性激素与胰岛素相颉颃,以及青春期情绪的多变等因素有关。 儿童发病的季节以秋冬两季多见。就病因而言。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有关专家认为;儿童糖尿病是在其本身具有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病毒或毒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的改变,导致胰岛B细胞的损伤,当胰岛素分泌的量减少至一定水尸,即可以引起临床上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鉴于儿童糖尿病的特点,患儿必须有赖于胰岛素的治疗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维持生命。实际上糖尿病本身并不可伯,可怕的是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各种感染、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以及微血管和神经的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使糖尿病病人最终致残及致死的根本原因。糖尿病患儿如出现发热、精神萎糜、呼吸深长且有酸味或神志障碍,应立即到医院诊治,防止酮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及饮食、运动方案,以减少成人时期严重的糖尿病后遗症。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个没有希望的病,其实不然。糖尿病是一种可防治的病。那么,如何预防呢?简单地说,应掌握三级预防的原则;一级预防是无病防病,也就是说要提倡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分多的食品和饮料,多参加体育活动;二级预防是有病早治,即得了糖尿病的人应尽早、积极、正确、合理地治疗,使病人不发生并发症;三级预防是既病防残,即对患有慢性并发症的病人,同样要积极、正确、合理地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和死亡,同时社会上也要对路尿病患儿有个正确认识,要鼓励这些患儿在医生指导下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大量事实已证实,只要正确的治疗,糖尿病患儿不仅可以长期生活,而且也能保持良好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小儿糖尿病儿童糖尿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