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14-11-25 10:14:06 浏览次数:1595

近些年来,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多了,母乳引起的婴儿黄疸也增加了。纯母乳喂养时孩子皮肤发黄较常见。黄疸多在生后3~7天发生,缓慢加深,1~2个月时颜色最深,和橘子皮的颜色一样,婴儿能吃能睡,精神很好,小便不黄,大便为正常黄色,而非灰白色。如果抽血化验胆红素,胆红素多在20毫克/每100毫升血以下。婴儿的肝脏和脾脏不大,无贫血,白细胞数不高,肝功能正常。

吃母乳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黄疸呢?到目前为止还不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母乳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能使婴儿肠道里的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容易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结果婴儿血中的胆红素浓度高了,使皮肤变成了黄色。

父母发现婴儿皮肤黄了怎么办?应该抱婴儿去医院看儿科医生。因为母乳性黄疸和其他能引起婴儿皮肤发黄的疾病容易混淆,如:感染、溶血肝炎及胆管闭锁等,儿科医生能通过检查和化验,把它们区别开来。当医生确诊你们的宝宝属母乳性黄疸后,就不用再跑医院了。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吃药。轻者可以继续吃母乳,重者可暂停用母乳。停喂母乳期间,要用吸奶器将乳房吸空,防止乳房泌乳减少,吸出的母乳可以加热煮沸,这样就可以破坏母乳中引起黄疸的特殊物质,然后喂给宝宝。也可临时改用其他配方奶。因为黄疸是母乳引起的,所以,停用母乳3~4天后,黄疸就会明显减轻,一般会降至原来水平的一半以下,此点对母乳性黄疸同样有诊断意义。再恢复母乳喂养后,即使黄疸再加重,也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以后随着月龄增长,黄疸会逐渐消失。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抱孩子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