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母乳性黄疸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20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20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1. 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2. 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
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相关推荐: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母乳喂养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
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相关推荐: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
怎样判断母乳性腹泻是否痊愈?怎么样加服贝特令
我的女儿70天了,从20多天起就母乳性腹泻,一天拉十几次,有奶瓣和粘液,化验大便脂肪球+++,为消化不良,吃过妈咪爱和醒脾养儿颗粒,减少为七八次,效果不明显。50天时去做了小儿推拿按摩5次,大便减少为每天三四次,早上一次较好,中午和下午的大便仍有较多奶瓣,晚上不拉。不知大便是否正常了?另外因为消化不良一直不敢给女儿加贝特令,现在是否可以加,量为多少?
黄岩
每天三四次大便不算多,如果孩子精神食欲好,体重增加满意,应该算正常。贝特令可以试试给孩子加,每天一粒,如果大便次数明显增加就考虑停药,改肌肉注射 维生素D 3,量一次为30万单位,最多打两针,每月一次,另外要注意加 鱼肝油 的同时,要补充钙剂。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