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黄宝宝 溶血性黄疸最严重
它主要是因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母血中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最常见于ABO溶血,多为母亲O型血,婴儿A型或B型。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它的发病率为11.9%。
溶血性黄疸程度比较重,全身呈金黄色,手心和足底也有明显黄疸,可伴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胆红素超过340umol/L,可发生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溶血性黄疸重在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产前治疗可采用孕妇血浆置换术、宫内输血术。新生儿治疗则可以采用换血疗法、蓝光照射疗法,可输注血浆、白蛋白。光疗是将患儿暴露于蓝光下,使胆红素被氧化成水溶性物质,随尿便排出,加速血清胆红素的下降,防止核黄疸发生或者使其恢复快些。需要输血治疗时,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黄疸,避免亲属供血。输注白蛋白可以加速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促进排出,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勤观察: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巩膜色泽的变化,一般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可先从眼睛观察。另外还可以按压宝宝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如果按压处皮肤呈现黄色,就需要注意了;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的变化,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尖声哭闹等,以便及早发现胆红素脑病。
2.多晒晒:白天屋里不应太暗,让宝宝多多接触窗户旁边的自然光。自然光中任何波长都有,也有利于光照退黄,但不要直接晒到太阳,以免晒伤。
3.喂母乳:一般黄疸期间应耐心喂养,少量多餐,保证奶量摄入,注意观察宝宝大小便的次数。良好的喂养方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