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与核黄疸
[英]/Stanley Ip…//Pediatrics,2004,114(1)-263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颜华
1952年,Hsia等报道在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总血清胆红素即TSB大于10mg/dl)的婴儿中50%发展成核黄疸,随后又报道当医疗措施能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20mg/dl时,200多例有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的婴儿未发生核黄疸,由此他们推断“虽然胆红素是否是核黄疸脑损害的确切因素尚待证实,但是在有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的婴儿中血清胆红素测定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极有价值的指导”。
毫无疑问,胆红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多项高质量的研究一致证实异常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升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关。从引入Rh免疫球蛋白制剂和预防性光疗后核黄疸发生率有所下降的这个间接证据也提示高胆红素是与核黄疸有关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Hsia报道后的50年里,有关“仅仅高胆红素血症就足以解释核黄疸”的假设仍然未能完全令人信服。
我们回顾了1955~2001年间123例≥34周胎龄的核黄疸婴儿的资料,88例有复合致病因素如溶血、脓毒病和其他新生儿期并发症。要将这些复合因素的影响与高胆红素的影响分离开来去进一步说明这些导致核黄疸的因素是不可能的。我们推断在大多数病例中高胆红素血症在解释核黄疸时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流行病学研究是有用的评估与疾病结局有关的因素的方法,但也不能提供足够证据去解释因果关系。
需要对胆红素神经毒性的清晰理解,这种理解应基于基本的科学研究。基于胆红素在中枢神经系统培养细胞及黄疸大鼠上的毒性研究,并采用一种新的过氧化物酶重氮分析法,Ostrow等已证实了胆红素病理生理学的新知识。他们宣称将这种方法与BAEP检查结合起来可提高黄疸新生儿发生神经毒性的预测。作为一个告诫性提示,仍然需证实:异常BAEP与永久性神经学损害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有意义的联系。
在这个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较低的时代里,在黄疸婴儿临床干预中监测TSB非常重要。对绝大多数患儿来说,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就可能预防核黄疸,但是这也包含另一方面的意思,即我们得治疗许多黄疸患儿以防止其中之一发展成核黄疸。为便于理解,我们假定核黄疸的发生率为1/100000~1/1000000新生儿,每年4000000位新生儿中2%的TSB水平≥20mg/dl。如果假定只有TSB水平≥20mg/dl时才发生核黄疸,那么我们得治疗2000~20000位新生儿才可能防止1位核黄疸。TSB水平监测是发生核黄疸危险的一个较差的提示,我们得探讨使用较新的方法。在将TSB监测和黄疸高危婴儿结合时,核黄疸较少见,但它并没有“完全消灭”。作为一个预防性措施,它仍然是一个临床较多的争论话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以理解核黄疸的病理生理和乐观对待它的预防。
(颜华 摘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