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代孕题材揭示伟大母爱
[提要]”《母语》是一部触及人类生存的严肃作品,讲述了家境殷实的夫妻张罄(方中信饰)和方韵(汪裴饰)找来平凡女孩李妍(秦岚饰)代孕的故事。虽然不是专业编剧出身,但除了《母语》之外,今年9月份王海平还有望上映一部他编剧的电影《咆哮无声》。
《母语》即将于7月17日在国内公映。影片首次触及“代孕”这一社会敏感题材,也备受国际电影节关注,之前已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由诗人、作家王海平编剧,导演俞钟执导,秦岚、方中信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电影《母语》即将于7月17日在国内公映。昨天,王海平接受专访时坦率地说,“代孕现象需要正面对待,电影更重要的揭示由母爱表现出来的人类大爱!”
《母语》是一部触及人类生存的严肃作品,讲述了家境殷实的夫妻张罄(方中信饰)和方韵(汪裴饰)找来平凡女孩李妍(秦岚饰)代孕的故事。影片中,夫妻二人事业有成,本身家庭条件也颇为优越,是典型的中产家庭,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多年无子。李妍因生活所迫,成为了一名代孕母亲,也因此卷入了一场不可自控的情感漩涡。她在怀孕过程中渐渐体会做母亲的心情,对胎儿感情日增。而身为记者的方韵在汶川地震时参与灾区报道,感到母爱伟大,并收养了一名孤儿。片中三位男女主角之间也就此上演了一段复杂的情感纠葛。
该片触碰当今社会“代孕”、“中产阶层”等敏感话题,颇具写实色彩。原著小说是王海平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写的,其时他还采访了不少代孕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2009年,他亲自操刀,把小说改成剧本,篇幅上也从原来的数千字扩充到一万五千字。他感慨:“创作现实题材,难度特别大,不能虚构冲突,因为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往往比虚构的更有戏剧性。”
对于影片涉及的代孕题材,王海平也直言,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需要积极引导。“代孕现象不是社会主流模式,只是局部现象,但折射了现代科技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在生活方式、价值观上都带来深层的冲击。”他解释,在电影里,通过代孕题材更重要的是揭示母爱,技术、地震灾难并不能冲击母爱,体现出来的是人性大爱。
《母语》已经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赢得了好口碑。“这部电影在国外获奖,说明艺术上说得过去。很多国际电影节对这个题材感兴趣,也想通过电影看中国的变化现状。”王海平认为,中国电影反映转型期的社会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中国所独有的。影片即将在国内上映,他坦言,希望观众口口相传,看过电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母爱、亲情和爱情。
虽然不是专业编剧出身,但除了《母语》之外,今年9月份王海平还有望上映一部他编剧的电影《咆哮无声》。这是一个特殊的抗战题材,其中有对抗战的反思。他笑称,现在国内电影的原创剧本缺乏,对剧本不够重视,自己也是机缘巧合参与编剧的。其实,“中国文化里有很多扣人心弦的东西,可以通过电影表现出来。”王海平表示,自己的电影在揭示矛盾、冲突的同时,最终还是赞美人性的光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