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别让代孕黑市黑了生命的尊严
明星代孕、白人代孕、女研究生代孕……用“代孕”作关键词上网搜索,竟然有高达628万个搜索结果,排名靠前的大多是代孕中介的推广网站(11月28日《南方日报》)。
有需求就有市场,但并非所有的市场需求都是合法、合乎伦理和道德的。一个良好的市场不仅需要和谐、宽松、自由的竞争环境,而且还要有界定市场权限的制度。卵子是生命孕育的重要依附体,如果为了逐利,把卵子作为市场交换的商品,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就被亵渎,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就可能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
或许正是考虑到生命不可买卖的属性以及社会对伦理关系的维系,卫生部在2003年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作了如下修订: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募集供卵者进行商业化供卵行为。赠卵只限于试管婴儿治疗中的剩余卵子;对赠卵者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严禁买卖卵子;每位赠卵者最多只能帮助5名女性怀孕。
但禁令并没有遏住代孕江湖的利益追逐步伐,代孕仅是由公开转入地下,由正规医疗机构变成非正规的私立医院,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由于不孕率的上升,代孕市场非但没有收敛,而且大肆扩张。据业内人士透露,全国现在有100多家代孕中介,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亟待整治。
有人认为,既然代孕存在市场需求,那么就干脆允许买卖合法化。甚至从业者也提出:“我也希望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能够尽快出台,规范这个行业。如果有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同意,我愿意做第一批的试点。”但笔者认为,卵子作为生命的源头,允许其买卖合法化也就意味着允许生命买卖的合法化,无论怎么规范管理、细化登记,其对生命的尊严、价值的降格,对人权的亵渎的事实是无法掩饰的,留给未来社会的后遗症也是无法预测的。
且不提卵子买卖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客户、代孕妈妈的利益无法保障,也不说中介与医院互相勾结,欺诈客户和代孕者。从长远看,卵子当商品买卖,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必然导致社会学与生物学血缘混乱,进而影响孩子未来身心成长,产生诸多社会性问题——孩子如何找到血缘亲情,法律上怎么定位个人谱系,诸多民事法律关系如何厘清等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该怎么办?
更大的危机是,倘若卵子黑市泛滥成灾,加之个人隐私的保护,大量生物学父母大面积存在,必然导致不知情而产生了亲缘婚姻,给人类遗传、伦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不难想象,将来男女恋爱中的伦理乱象不能不让我们担忧,进而使脆弱的现代家庭关系雪上加霜。
一旦卵子捐赠嬗变为商品买卖,医学伦理、社会伦理、公共道德、法律法规将被亵渎、褫夺,医院和代孕中介将不择手段、大肆牟取暴利,也会刺激更多的医院和中介勾结,形成更大规模的灰色利益链。
同时,越来越多的穷人可能将沦为富人的卵子供应者,也会反向激励更多穷人为了金钱把出售卵子当职业,不断用药物刺激身体排卵,致使代孕者身体健康受伤害,卵子质量下降,甚至酿成悲剧。
当商业卵子居上位,也就意味卵子捐赠萧条,必然加剧经济拮据的不孕父母社会的疼痛感、撕裂感,产生新的社会矛盾,这都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