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霍乱弧菌对日光、干燥、化学杀菌剂、酸和热非常敏感,在海水中存活时间较淡水中为长,爱尔托弧菌存活力比古典霍乱弧菌为强。正常胃酸可杀死霍乱弧菌。当胃酸低下或侵入病菌数量较多,未被杀灭的弧菌即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生长繁殖,同时产生肠毒素。肠毒素有A、B两个亚单位,亚单位B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亚单位A激活腺苷环化酶,后者使细胞内三磷腺苷转变成环磷腺苷。短时间内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环磷腺苷含量急剧上升,促使肠粘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血浆中Na+、Cl-、HCO3-离子与水分不断进入肠腔,而肠粘膜对Cl-和Na+的正常吸收受到抑制,因而大量电解质和水分聚集在肠腔内,导致剧烈呕吐和腹泻。严重吐泻使患者迅速失水,血容量减少,出现循环衰竭、低钠、低钾、低钙、酸中毒等。由于循环衰竭造成的肾脏缺血、低钾以及细菌毒素的直接作用可引起肾功能衰竭。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为皮肤干枯、肌肉瘪、内脏缩小、肾小管上皮浮肿及坏死等。
霍乱弧菌和肠毒素能引起机体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轻症患者早期在肠道中出现分泌型IgA抗体,第7d左右在血中可检出抗菌IgM和抗毒IgG。分泌型IgA可抑制弧菌粘附于肠上皮细胞。
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非疫区首发病例,在细菌培养未肯定前,应按疑似病例处理,作传染病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流行期间,疫区内有腹泻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同样按疑诊处理。
确诊标准为:①在流行地区和流行期间有典型临床表现,即使大便检查阴性,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②泻吐患者,大便培养有霍乱弧菌者。 ③有可疑临床表现,发病前6周内未接受预防接种,而发病后1-2周内血清凝集价达1:80以上或双份血清有4倍增高者。将粪便直接或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接种于碱性琼脂平皿孵育过夜,可疑菌落进行多价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和生化反应。霍乱弧菌确定后再鉴别其生物型。同时对粪便进行直接悬滴检查,可查见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粪便,可见流星样特征性运动,后者可为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制动试验)。粪便标本作涂片染色,可见排列呈鱼群状的革兰阴性弧菌。以粪便标本在含有荧光抗体的液体培养基中经37℃培养4-6h,即繁殖成有特殊结构的荧光菌球(免疫荧光菌球法)。
两种生物型弧菌所致霍乱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爱尔托弧菌感染中隐性感染(75%)和轻型霍乱(18%)较古典型为多。潜伏期为1-3d(数小时-7d)。典型病例多急骤发病,可分为3期:①泻吐期:患者突然发生无痛性或轻微腹痛的剧烈腹泻,继以喷射性呕吐。大便开始黄色稀便,迅速转为“米泔水”样,微有淡甜或鱼腥味,量多。②脱水期:频繁吐泻迅速导致失水和循环衰竭,严重者声音嘶哑、皮肤干燥、弹力消失、眼窝凹陷、腹舟状,有柔韧感。患者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尿量骤减或无尿,伴尿中毒及尿毒症。③恢复期:患者脱水得到纠正,大多数症状迅速消失而恢复正常。约1/3病人有反应性发热。除典型者外,霍乱尚可分为以下类型:①轻型:短期腹泻,大便一日数次,黄色稀薄便,无失水表现。②中型:吐泻较多,大便米泔水样,有一定程度脱水,24h尿少于500ml。③重型:泻吐频繁,失水严重,神志不清,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血浆比重>1.041,发病数小时即可死亡。④暴发型:极少数病例可在未出现吐泻时,即困循环衰竭而死亡,也称干性霍乱。有的患者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仅呈排菌状态,称接触或健康带菌者;排菌期多在2周以内,个别迁延至数月,甚至数年。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