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
最近在此栏目咨询结核病较多,针对问题,感受颇多,故而有心要写一下关于结核病的科普。结核病为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起病缓,有时病情隐匿,中国人结核杆菌感染较高,但大多数人能自愈,少部分人感染后不能被体内的免疫系统所清除,有的是当时发病,有的是结核菌潜伏,待人体内免疫功能下降时发病。
因此,结核患者可有症状,也可以无症状,查血象可高可低可正常,有症状者可有一个症状,也可有一个或以上的症状,表现结核毒血症状:为午后发热、盗汗、乏力、消瘦,咳嗽、咳痰、胸痛,重者有胸闷、气促或呼吸困难。
经多年的治疗经验,结核病是完全可治愈的疾病,关键是五原则:早期、规律、联用、足量与全程,另强调直接面视下的督导治疗,就是服药需在医务人员或家庭成员的监视下完成治疗,也应是强调不能漏服药物。
具体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链霉素,此5种为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分2个阶段,前2月为强化期,前4至5种药均用,后4月(巩固期)继用前2种药物,即6月疗法,可以每日服药也可以隔日服或1周服3次药物。
用药前要排除有无合并症,尤其是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及肝病等,用药前应常规查血、尿常规、血沉、PPD试验、肝肾功能、血糖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必要时需查抗HIV;有痰者必查痰找抗酸杆菌等,胸片是必做的,必要时需做肺CT。用药过程中肝肾功能及血沉,痰阳者痰找抗酸杆菌是心查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