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中流动人口占一半
本报讯(记者蒋炜宁通讯员陶子)今天是第1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遏制结核,共享健康”。笔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在全市肺结核病人中,流动人口占了一半左右。
流动人口因为迁徙频繁,规范化治疗流失率较高,由此带来耐药结核病患者增多。为此,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董红军昨日呼吁,外来务工人员应主动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做到人到哪儿,免费规范治疗跟到哪儿。
10年免费治疗2万余患者
董红军说,近10年来,我市以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等为契机,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结核病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全市累计发现肺结核患者3万多人,免费治疗结核病患者2万余人,减少肺结核死亡患者7000余人。
国家卫生部对我市结核病防控长期策略的评估表明,这一项目为我市避免了700多万元社会医疗资源消耗,挽回经济损失58.5亿元。同时使10.8万人避免感染结核杆菌,减少新发肺结核患者1万余人。
肺结核病人七成是青壮年
肺结核人群中,15岁至54的患者占70%。
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所长于梅说,肺结核是一种与营养状态、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据统计,我国有一半人群感染肺结核杆菌,但感染人群中只有10%真正发展为肺结核,往往在居住环境差、营养欠佳及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展为结核病。
在全市肺结核病人中,流动人口占比逐年上升。前年这一比例为49%,去年为51.5%。这与流动人员的工作、居住环境相对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及营养欠佳密切相关。
流动人口肺结核人群中,以15岁至35岁患者居多。本地人口肺结核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值得一提的是,本地患肺结核人群中,高三、初三的学生占比相对较大。这与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缺少运动锻炼密切相关。
遏制肺结核需应对三大挑战
我市建立了市、县、乡镇、社区一体化的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全面推广实施医务人员面视下的直接结药治疗方式。然而结核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防治需要应对三大挑战。
流动人员规范化治疗流失率较高。我市的《结核病防治实施规范指南》规定结核病实行跨区域管理,结核病患者有告知当地疾控中心的义务。然而,很少有外来务工人员在离甬时主动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离甬后往往得不到到持续、规范的肺结核治疗。
不规范的治疗导致耐药结核病人增多,治愈难度加大。目前,宁波结核病人耐多药率与全国持平,为8.32%。宁波尚没有医院承担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这类病人一般由宁波的定点医院发现后,转到杭州或上海的结核病耐多药治疗点接受治疗。
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者出现。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疾病,艾滋病人患结核病的概率要高于常人。艾滋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死于肺结核。
相关链接
宁波市肺结核
定点治疗机构
市区肺结核定点治疗机构有三家,分别为市一院、传染病医院、李惠利医院;其余每个县(市)各有一家:奉化、象山、宁海三地的疾控中心,北仑人民医院,镇海龙赛医院,余姚人民医院,慈溪中医院。
防治肺结核小知识
2、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
4、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
5、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
6、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7、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8、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9、避免肺结核传播是保护家人、关爱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蒋炜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