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为何会卷土重来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有所回升,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并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并把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病日”。
我国结核病的现状是:全国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人,结核病传染源约2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15万人。我国现在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排行第二,仅次于印度。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中指出,结核病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结核耐药菌株的出现、艾滋病的流行和结核病在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中被忽视。在我国还要加上的一条是,人口的大量流动。
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结核病是一种经空气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侵害人类健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如六千年前的木乃伊就已发现有骨结核史的遗迹。结核病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健康与生命。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中15岁结核感染率高达85%以上,结核总体患病率1750/10万,流传于我国民间的“十痨九死”之说法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由于措施得力,我国的结核病疫情迅速下降,北京和上海的肺结核患病率分别降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就在结核病得到稳步控制,人们普遍认为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之际,全球结核病疫情发生了逆转,结核病已卷土重来。
全球结核病疫情的再度上升始于1985年,再次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立即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1993年4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1998年又明确提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目前全球结核病总的疫情是: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现症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1000万;每年还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比各类传染病死亡的总和还要多,成为人类传染病中第一杀手。
我国的情况亦不容乐观。自1979年至今先后开展的四次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经过20余年的艰苦努力后,虽然有效地遏制住了结核病的上升势头,但总的疫情下降缓慢,某些西部省份的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甚至出现抬头的迹象。我国结核病的现状是:全国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人,结核病传染源约2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15万人。我国现在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排行第二,仅次于印度。
结核病再度肆虐人间的原因
结核病的阴影为何会再度笼罩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中指出个中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结核耐药菌株的出现、艾滋病的流行和结核病在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中被忽视。在我国还要加上的一条是,人口的大量流动。
1983年,首例艾滋病在坦桑尼亚被报道。现在,全世界已有上千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病者。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至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目前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是结核病最为强烈的易患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结核病的机会是常人的30倍,全球三分之一艾滋病的死亡归因于合并结核病。据统计,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合并结核病者约占全球所有艾滋病的40%。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已有多例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合并结核病的病例报道。由于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与扩散,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回顾结核病发展史,十八世纪发达国家结核流行达到顶峰,其中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近年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约有2300万难民和2600万流动人口(不包括中国),他们中有一半人是结核感染者。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全国流动人口的最高年份达1亿之多。人口流动带来的结核病问题非常严重。早在1996年,深圳市人口的2/3为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占该市涂阳肺结核病人总数的76%,直接影响到该市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有人就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问题做过分析,这些病人诊断延误多,主要是病人自己延误就诊时间;传染源多,病人中的涂阳率占55.3%;流动性大,随访率低,不规则门诊配药率占55.3%。由于这些病人在社会上到处流动,促进了结核病的流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流动人口加速结核病流行的另一动力是,外来打工者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营养状况和卫生常识往往不尽人意,本身就是结核病的易感者。上海目前的流动人口已超过300万,同样也给结核病防治带来了困难。
此外,结核病的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可能有5000万人已被感染耐一种药以上的结核菌,当今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结核病人处于发生耐多药的危险之中。与其他类型的结核病相比,耐多药结核病对病人的生命更具有威胁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的12起耐多药爆发流行,死亡率高达72%—89%。由于耐多药结核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可怕的。在美国,治疗一例耐多药结核病的平均费用多达18万美元。全球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率上升和广泛传播,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严重威胁。
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结核菌通过飞沫经空气传播。结核病人常常通过咳嗽在室内产生小飞沫,这些小飞沫可以长时间在空气中漂浮,易使其他人感染。结核病最易侵犯肺部,故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如果是肺以外的器官发病,那么我们称之为肺外结核,如淋巴结核、骨结核等等。
结核病既然能造成这么大的危害,那么如何预防结核病呢?结核病的预防和其他传染病有所不同,由于传播途径很难控制,因此惟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按照正确的方法治疗结核病人,使病人治愈恢复健康。目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应该说是有效的,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我们国家对结核病的治疗制定了标准方案,如异烟肼(代号H),该药杀菌能力强,对生长的结核菌有效;利福平(代号R)可以杀死异烟肼不能杀死的半休眠结核菌;吡嗪酰胺(代号Z)可以杀细胞内的细菌;链霉素(代号S)和乙胺丁琼(代号E)分别具有杀菌和抑菌的作用。我们在短程治疗结核病最常用的是2HRZS/4HR或2HRZE/4HR,表明先采取四种药合用2个月(强化期),然后再用异烟肼和利福平4个月。当然随着病情不同,初治和复治方案亦可以有不同或修改,如果病人能坚持6个月的疗程,一般说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大多初治病人都能治愈。
在结核治疗中通常有两种情况要引起注意:一是患者如果不能坚持用药,完成疗程,病人体内结核菌可能没有被杀死,并同时会产生耐药性,不但今后给再治疗会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耐药的结核菌还会传染给他人,造成他人同样耐药。二是治疗结核菌的药物是有效的,但是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肝功能的损害,例如异烟肼和利福平均能造成肝脏的损害。因此我们要求病人每二周检查一次肝功能,如果发生变化,并证明是药物引起的,可以及时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如果在停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仍可以在严密的观察和指导下,继续用药治疗,而且,药物肝炎常常不复再现。最后必须强调的是结核病人必须到结核病专门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这样既能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并大大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结核病人的自我保健
活动性肺结核在家庭中要做好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如病人的碗筷要分开,每日必须煮沸消毒;经常擦拭桌椅及地面;经常晒被褥,更换清洁的床单;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保持正常的睡眠。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轻度的活动。咯血病人要消除紧张情绪,卧床休息并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有痰液要及时排出,可用变换体位、拍背等方法,使痰液顺利排出;如痰液咳不出,可遵医嘱用药物雾化吸入法有助于痰液的咳出。
加强营养。结核是消耗性的疾病,因此平时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患病后不要悲观失望。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并做好长期服药治疗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自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做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捂口的卫生习惯,病人应当把痰液和鼻咽分泌物放进痰缸里,经消毒液浸泡后再倒掉。
要多饮水,常洗澡,保持身体的清洁。饭后多散步,做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
结核病人的家属要做好健康检查。如X线拍片、痰液化验、卡介苗接种等。卡介苗可以降低重型肺结核的发病率,因此,外地来沪人员的孩子不要忽视接种卡介苗。
病人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定期对症检查,如发现副反应要告诉医生,以便及时给予处理。
门诊治疗,及时随访。患者应有规则的、按时间按剂量的服药,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按自己的想法中断服药,否则就可能延误治愈的时间。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肝功能及痰液,拍X片,以使医生及时掌握病情的发展。
开放性肺结核正规治疗2—3周后就可控制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在家中继续治疗对于家属亦是安全的。只要按医生给予的服药规则治疗,并加强自身的保健,肺结核病是一定会治愈的。
编辑:周炜来源:文汇报作者:肖和平 许成文 王云龙 龚秋琴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