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构建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模式 为患者减负
广西新闻网南宁讯(记者张若凡)广西结核病患者70%是农民,且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结核病已成为广西农村众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日,自治区政府出台十二五时期结核病防治规划,将在全区推行疾控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确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的三位一体防治新模式。
70%结核病患者是农民
从2004年开始,广西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到2010年底,全区累计发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4万余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2.7万例,至少避免了120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和12万人发病,减少了6万例结核病人死亡。全区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降至83/10万,比2000年下降了34.6%。
广西结核病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根据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算,目前我区每年约有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500例,耐多药肺结核的危害日益凸显。由于广西艾滋病疫情严重,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疫情呈快速增长态势。约70%的患者为农民,且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影响了农村劳动力。
初筛、治疗、随访各有所管
防治规划提出了未来几年的防治目标:全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并治疗人数达到18万;全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在今后的防治中,广西将推行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新模式。自治区卫生厅疾控处负责人介绍,以往的结核病防治主体是疾控部门,随着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病人的增加,对针对性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疾控部门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新的三位一体模式由疾控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确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在发现结核病人这个环节,医疗机构很有优势,对前来就诊的有咳嗽咳痰等疑似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初筛。政府将指定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让患者得到更完善的治疗。原则上每个县(市)确定至少1家定点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一般结核病患者,卫生行政部门再根据需要,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及疑难、重症结核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为辖区内的病人定期家访、宣教,督促病人及时就诊,落实督导服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