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男童汞中毒 孩子曾说水银是小朋友喂的
据媒体报道,昆明5岁男童奇奇(化名)体内出现大量金属物质,经医院检测为水银。2月5日,奇奇在当地医院查出体内血液汞含量超标200多倍,尿液里汞超标1万多倍。
3月31日下午,5岁男童奇奇(化名)躺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儿科病房,正在进行各项检测。
关于大量水银是如何进入孩子体内,目前并无定论。“奇奇曾跟我们说,水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喂给他吃的。”奇奇的父亲于先生说,但现在尚不能确认奇奇中毒原因。除了在幼儿园,奇奇一直是家人亲自在带,从未离开过。
于先生已于3月22日前往昆明公安官渡分局报案。31日,该分局证实,此事已立案,并派出警力前往北京进行调查。
于先生回忆,早在一年半前,他就发现儿子的粪便里有水银的迹象。
于先生说,这次发现奇奇体内有大量水银,源于数月前一次突发高烧。当时奇奇持续一周没有退烧,才引起他们注意。他发现奇奇臀部肿起两个暗灰色大包,他以为是普通感染,将其中一个大包挤破,发现两三颗亮银色的物质。
今年2月5日,于先生带奇奇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照X光,X光片显示,奇奇的臀部两侧有大量的金属物质,医生诊断,这是汞,俗称水银。
目前奇奇就诊过的昆明医科大并没有查询到奇奇的住院记录,但由于奇奇的病情特殊,昆明医科大皮肤科一位医生回忆说:“春节期间确实有个5岁的小男孩就过诊,给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男童体内水银含量太大,昆明当地医院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从2月开始,于先生就带着奇奇从昆明前往广州进行治疗,3月17日来到北京解放军307医院。
31日下午,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儿科病房的护士称,目前病房里已经有两位家属,不能进入探视病人。
儿科病房护士长称,奇奇目前情况已有所好转,在用药物控制体内的水银含量。“何时进行手术,仍在商讨中,不过奇奇目前的情况并不需要进入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31日晚,男孩母亲江女士表示,目前孩子情况已有所好转,病情也相对比较稳定,“原来计划4月1日给孩子做手术,但是下午医生说,为了更稳妥地保证孩子不会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所以把手术推迟了。”
江女士称,孩子的手术时间暂时没有确定。“孩子需要照顾,很多事都忙不过来,现在家人全都来到北京,在医院陪着他,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患者在服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即引起急性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患者诉口腔和咽喉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继有腹泻。呕吐物和粪便常有血性粘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患者常可伴有周围循环衰竭和胃肠道穿孔。
在3-4天后(严重的可在24小时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可有肝脏损害。
吸入高浓度汞蒸气可引起发热、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呼吸衰竭,亦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皮肤接触汞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具有变态反应性质。皮疹为红斑丘疹,可融合成片或形成水疱,愈后遗有色素沉着。
常为职业性吸入汞蒸气引起,少数患者也可能由于应用汞制剂引起。
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健忘、乏力、食欲缺乏等精神衰弱表现,经常心悸、多汗、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性欲减退、月经失调(女),进而出现情绪与性格改变,易激动、喜怒无常、烦躁、易哭、胆怯、羞涩、抑郁、孤僻、猜疑、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早期齿龈肿胀、酸痛、易出血、口腔黏膜溃疡、唾液腺肿大、唾液增多、口臭,继而齿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
起初穿针、书写、持筷时手颤,方位不准确、有意向性,逐渐向四肢发展,患者饮食、穿衣、行路、骑车、登高受影响,发音及吐字有障碍,从事习惯性工作或不被注意时震颤相对减轻。肌电图检查可有周围神经损伤。
一般不明显,少数可出现腰痛、蛋白尿、尿镜检可见红细胞。临床出现肾小管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病例少见。一般脱离汞及治疗后可恢复。部分患者可有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
口服汞及其化合物中毒者,应立即用碳酸氢钠或温水洗胃催吐,然后口服生蛋清、牛奶或豆浆,吸附毒物,再用硫酸镁导泻。
另外,在家打破水银体温计后,家长可戴上口罩,用胶带将水银收集起来,装进有水的矿泉水瓶内密封,并保持室内通风,一般不会引起汞中毒。
生活中除了水银温度计外,很多用品中都含有不同数量的水银,如各类荧光灯中含有水银;一些暖水瓶为了减少热辐射,外壁涂有水银;电脑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水银。如果不小心打破了这些物品,该怎么办?
水银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金属,含有它的用品一旦被打碎,水银就会蒸发,形成球体滚落,这时,要先关掉室内所有的加热装置,打开窗户通风,然后戴上手套,用小铲子把水银收集起来深埋,或在上面撒些硫磺粉末,硫和汞反应能生成不易溶于水的硫化汞。需要注意的是,水银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成气态,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起中毒,因此,在处理散落在地的水银时最好戴上口罩。
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们可不要忽视了孩子身边的危险。常言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各位家长们最好提早学点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孩子一旦烫伤或者烧伤,要迅速将孩子受伤的部位放到凉水中,这样可以起到冷却作用,能够减轻伤处的肿胀程度。然后将伤口附近的衣服脱掉或剪开。如果衣服和伤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动它,去医院让医生处理。如果伤口面积很大,就要用干净的保鲜膜或布把伤口盖起来,马上把孩子送去医院。
让孩子坐下,头向前倾,使鼻血顺利流出来。然后让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钟后,如果血还没有止住,就再压两次,每次10分钟。
止血后,把鼻子擦干净,告诉孩子不要说话,不要咳嗽,也不要擤鼻涕,以避免将刚刚凝固的血块弄碎。但如果鼻血流不停、止不住,就必须送医院了。
首先要用小毛巾包几块冰,冷敷局部10分钟,然后帮他们绑上绷带,不要做其他动作,尽量放松,不要加速血液流动,这样可以减轻青肿和淤血的程度。
如果孩子触电后还没有脱离电源,你绝不可以碰他,第一件事情是切断电源。如果一时找不到开关,你可以站在一个干燥的绝缘物体上(如一本厚厚的电话本或一摞报纸),把电源拉开。
检查孩子的呼吸,即使他已经失去知觉,但只要呼吸就有很大希望救活。触电在人体表面留下的伤痕面积可能不大,但对孩子的内脏可能有伤害,因此不要随意挪动孩子,要立即叫救护车。
如果孩子误食了有毒物质,一定要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尽量用催吐方法,让孩子把吃下的有毒物吐出来,不要让孩子多坐。尽量将呕吐物或者吃的残留物保存,并带到医院化验。
如果孩子突然猛烈咳嗽,可能是因为呛到东西。父母应立即看看孩子嘴里是否有东西。如果东西还没被孩子咽下,就让孩子赶紧吐出来。如果孩子无法自行把东西吐出来,就让孩子趴在自己的腿上,用手掌拍他的背部。不到1岁的孩子要让他趴在自己的前臂上,扶好头颈。
稍大的孩子,可让他站在身前,把你的拳头放在他的腹部和最下面的肋骨之间,猛力向内并向上用力。如果喉咙里的东西还是不出来,再重复背部的拍打。以5次背部拍打和5次正面推动为一个单元,反复进行。如还没有缓解,就叫救护车。在救护人员到达前,要不断重复急救动作,做最后的努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