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性结膜炎
1、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又称新生儿包涵体性脓漏眼。新生儿出生时,在患衣原体性宫颈炎的产道中受感染。50%~70%经有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母亲产道分娩的婴儿可感染沙眼衣原体,其中20%~50%可发生结膜炎。沙眼衣原体是近年来报道最常见的新生儿结膜炎的病原体,有报道高达74%。潜伏期5~12天。双眼发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表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肥厚、乳头肥大,主要见于下穹窿及下睑结膜。新生儿结膜的腺样层尚未发育,故2~3个月内无滤泡形成。可有假膜形成。角膜受累时表现为轻度上皮炎或近角膜周边部的上皮下小浸润,一般不发生角膜溃疡。分泌物多,初为浆液性,但很快发展成脓性。故应与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鉴别,大约2~3周后转入慢性期。晚期有显著的滤泡形成,3个月至1年内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无角膜血管翳。
2、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又名游泳结膜炎,因为许多患者都有在污染的游泳池游泳史,实际上此病是由沙眼衣原体D-K型泌尿系统感染后污染的手、毛巾或水等传染到眼;有称是一种接触感染。妇科医生在检查衣原体性宫颈炎病人时,分泌物溅入眼内亦可得病。潜伏期5~12天。常单眼先发病,1~3周后波及另眼。开始时结膜充血,很快眼睑红肿,耳前淋巴结肿大,穹窿部结膜有很多滤泡,下方最著。结膜因细胞浸润而肥厚。结膜囊有很多脓性分泌物,内含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结膜刮片可见包涵体。急性期消退后,结膜仍肥厚、充血、有滤泡,持续3个月至1年,不出现血管翳,不留瘢痕,而自然消退。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不难。实验室检测手段同沙眼。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容易检出嗜碱性包涵体。血清学的检测对眼部感染的诊断无多大价值,但是检测IgM抗体水平对于诊断婴幼儿衣原体肺炎有很大帮助。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需要和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引起的感染鉴别。
1.可取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作Giemsa染色,可见到中性粒细胞。部分上皮细胞分内可见衣原体性包涵体,也可作免疫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及免疫酶联吸附试验进行诊断。
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分泌物为脓性,量多,可作涂片检查,基本不见细菌,并有包涵体。
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结膜囊脓性分泌物,内含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结膜刮片可见包涵体。
2.病理学检查 组织学上,沙眼衣原体虽然只侵袭结膜上皮细胞,但病理改变却达深层组织。病变早期首先表层上皮细胞变性脱落,深层增生,基质层新生血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形成乳头。浸润的淋巴细胞聚集形成滤泡。滤泡中心变性坏死及有吞噬的细胞碎片,特别是核碎片的巨噬细胞,称为Leber细胞(图1)。活动期沙眼的结膜标本作免疫组化研究时发现:结膜上皮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多形核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基质内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形成的淋巴滤泡、弥漫浸润的浆细胞及散在浸润的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多形核粒细胞。
结膜刮片标本可以发现包涵体: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容易检出嗜碱性包涵体。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