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渔民硫化氢中毒 人大代表紧急呼吁
“这天也变得太快了。”前天中午,石塘钓浜外海的气温迅速逼近30摄氏度,浙岭渔40XX号船船员余小奶和伙计们在收网时忍不住抱怨了几句。
他们的船离港已经一个星期了,一直到最近几天收成才慢慢好转,“前两天几大网拉上来,成色相当不错,原本联系好了一条接鲜船,准备在洋上交易的,没想到就出事了。”余小奶想起当时的情景,头又开始昏沉沉了。
事情发生在前天晚上8点多,看看就快到约定的交易时间了,船老大蔡德兴要林智群(均为化名)到冰冻舱整理货物。可当林智群进去后,却一点动静都没传出。
蔡德兴感到大事不妙,立刻叫上余小奶和另一名船员一起下去查看情况。
事情的严重性远超他们的估计。余小奶说,脚还没踮到舱底,一股臭鸡蛋味就冲了过来,“我当时想喊救命,可已经喊不出来了,腿和手也一点力气都没,还没撑到出口就失去了知觉。”
此时,船只距离老家钓浜超过3小时航程。甲板上的五人确定下面船舱出事了,直接回程已不可能,而手机信号又非常微弱,那刻他们没有乱,反而冷静了下来。
五个人分头行动。一人利用紧急电话拨通了120,另外一人联系石塘镇渔办以及接鲜船的船友尽早赶过来帮忙,其余三人继续想办法去下面的船舱急救。
万幸!接鲜船恰好就在附近。接到船员的求助讯号后,船只加速前去会合,加入了救援的队伍,配合船员张文灵(化名)一起将四人救了上来。
30岁的张文灵平时身体就比较灵活,水性也非常好,在船上负责机器的操纵,“刚开始非常慌乱,冲下去太急了,也忘了带防毒面具,闻到异味后立刻屏住呼吸,将一个人拉了上来,再下去时就戴上了防毒面具。”
“在拉出三个人后,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可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就再憋住一口气冲了进去。”虽然后来戴了防毒面具,小张还是不可避免地呼入了毒气。
与此同时,石塘镇渔办闻讯后也立刻准备了急救船,市一院、四院总共派出了4辆急救车赶到石塘码头。医务人员随即乘上渔办安排的船只赶往出事海域。
时间一分分过去,众人在海上能做的惟有祈祷他们可以平安无事。就这样焦急地等了一个多小时,医生们终于和送人回港的接鲜船会合了。石塘镇渔办陈主任松了一口气:“由于抢救及时,他们四人当时就恢复了一些意识。”
在船上经过简单处理,昨天凌晨2点多,四个病人终于被送到了市一院的急诊室。
昨天上午9点,记者在市一院神经内科见到了四名出事船员。据他们的主治医师王医生说,四人都已暂时脱离了危险,可依旧需要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四人中,蔡德兴和余小奶目前恢复得最好。
40岁的蔡德兴擦了擦眼睛,“这种事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也尽力去避免。腐烂的鱼平时都会及时清理的,这次可能是因为天气突然变热,鱼烂得快了点,多了点。”
余小奶的妻子潘美娟正守在丈夫边上,“昨夜10点多,我和儿子还在江西景德镇,一听到他爸出事了,他就立刻开车从江西赶回来,路上都差点出了车祸。”望着丈夫和儿子,一夜没睡的她双目通红。
49岁的余小奶10多岁就开始下海。他说,三十几年来硫化氢中毒的事听过不少,可自己还从来没有遇上过。“这次我们能那么幸运,还多亏了我们的小兄弟张文灵。”
他们口中的张文灵此时还在高压氧舱内进行治疗,半小时后安全出来,他的情况相对来说好很多。张文灵是昨天凌晨4点半,因为感觉不舒服才被家人送到急诊室的。
王医生告诉记者,这五名渔民是在密封舱内吸入大量硫化氢中的毒,有的出现迟发型脑病症状。“硫化氢具有强烈的毒性,会破坏心脑肺肝脏等各个器官,还需要至少两个星期的观察治疗。”
对于硫化氢中毒事件,一直在渔区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尤子元直说已经听得太多太多了。
据他的统计,近几年来,光石塘一个镇登记在案的硫化氢中毒致死的渔民就有15人,严重中毒致伤的有50多个,中轻度中毒而没上报的不计其数。“可以说,几乎大部分渔船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中毒事件。”
在今年的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尤子元提出了《关于防止渔民硫化氢中毒伤亡事故的建议》,要求推广渔船鱼舱硫化氢/机舱液位在线检测报警器。这种报警器可测量船舱内硫化器气体的浓度,发出警报以防渔民们发生中毒事件。
松门镇渔办潘少秋主任昨天告诉记者,类似的检测报警器他们试用过,但是效果不理想,不是不灵,而是灵敏度太高了。稍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就会触动报警,结果搞得很多渔民不胜其烦。“要是改良一下报警器,达到一定浓度才报警就好了。”
他强调说,天气一热,鱼舱内的鱼虾容易腐败变质,与各类保鲜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绝对杜绝硫化氢气体产生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好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硫化氢这种有毒气体,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带臭鸡蛋味的气体,可溶入水且易挥发,是强神经麻痹的窒息性毒物,它可通过抑制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其失去传递电子能以致阻断生物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而死亡。可以说硫化氢是一种“无形杀手”。
夏季来临,渔船鱼舱内鱼货容易腐烂,鱼蛋白被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产生的硫化氢气体,溶入污水中沉积于舱底,当人们进入船舱内清洗搅动时,溶入水中的硫化氢气体迅速挥发,使人中毒。
硫化氢虽然是气体,但比重大于空气,它产生后弥漫在鱼舱下部或溶入水中慢慢埋伏积累,当渔民下舱作业清洗搅动或渔船摆动时使硫化氢气体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充盈在鱼舱里而不能及时散发,使进入舱里作业的渔民大量吸入,从而中毒昏迷而倒入舱里,渔民不掌握硫化氢的特性,临危时惊慌失措,救人心切未采取自身保护措施就下舱救人,往往发生一次连续数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惨剧。
勤清洗、常通风,这是潘主任给出的防范措施。每年5月份,渔业部门也会下发文件提醒渔民们注意鱼舱内的清洗工作,以防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
潘主任说,可以在下舱前先开舱通风一段时间,或向舱内喷洒海水,清洗时,可用肥皂水对舱体进行清洗。
针对硫化氢中毒的自救,温岭市渔政渔港管理站的相关工作人员也给出了建议。
一旦发生事故,渔民们切勿莽撞救人,要立即打开船舱,确保舱内空气流通,下舱救人时,要带上防毒面具,以免自身中毒,如果没有防毒面具的话,可用湿毛巾代替。救援人员带着绳索下到舱内,帮中毒人员系上绳索后立即回到舱外,再通过绳索将舱内中毒人员救出,将其迅速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做人工呼吸,并尽可能速送医院抢救。
记者了解到,就在去年的差不多同一天,石塘镇一艘渔运船也曾发生过一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四名船员不同程度中毒,其中一人不幸死亡。中毒人数最多的一起则发生在五年前,有16名渔民相继毒倒,幸好无人死亡。
潘主任说,随着天气转热,硫化氢加速挥发,“中毒事件正进入高发期,希望渔民们一定要警惕再警惕!”
来源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