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中毒敲响违禁品网络监管的警钟
据报道,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学生铊中毒事件现已查明,投毒者系3名受害者的同班同学。记者从徐州市公安局获悉,常某是通过网络从云南省购得这种剧毒物质的。但对于如何购买和收货,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知之甚少。(《新闻晨报》6月21日)
这一事件可值得总结的教训很多,但有一点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案件敲响网络违禁的销售监管的警钟。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网络贩卖违禁品的问题,必须加快研究网络销售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制定应对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有资料显示,这起铊中毒事件是全国第三例。铊是一种剧毒物质,铊的销售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铊,必须要单位开证明,还要有销售登记。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宝立在这一事件发生后表态说,由于铊属高毒类物品,购买、使用都需凭借特定单位给出的供给证明,在经过包括公安部门等层层审批后方可获得。所以,除非人为引起,否则普通居民接触不到铊,铊中毒不可能大面积发生。
然而,网络轻易就打破了现实世界中这种的严格监管。中国矿业大学这位投毒的学生常某通过网络轻易从四川某化工厂获得了250克硝酸铊。如果这种随意购买的情形蔓延起来,那么任何人通过网络都能购买到这种剧毒物品,铊中毒的事件很可能会再次发生。
通过网络不仅能购买铊这种剧毒物、违禁品,网络上其他各种违禁品的销售也随处可见。由于网络的方便与快捷,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交易,更由于网络交易不需要门市,甚至不需要亮明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销售方与购买方很容易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所以,在现实中不容易购买的违禁品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窃听窃照器材、枪支、管制刀具、爆炸物甚至象牙、恐龙蛋化石等,都能通过互联网买卖。据报道,国内著名网络销售平台——淘宝网商品管理组负责对自己网上的所有商品进行审查,每天都会列出一张违禁商品清单。这个商品管理组有20多人,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2小时,但即使这样,也没办法完全阻止漏网之鱼。
连淘宝网这样严格自律的网站也不能完全杜绝违禁品的网上销售,那些没有严格进行自律的网站状况就可想而知了。有些网站为扩大流量和赚取广告费,对违禁品的销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有些胆大妄为者干脆设立网站专门销售违禁品。网络上这些汹涌的违禁品销售暗流,给我们的违禁品监管带来新的问题。现行的对于剧毒物品等违禁品监管的法律大多是针对现实世界的监管措施,这些监管措施已经无法应对日趋变化的网络时代形势,监管落在违法犯罪人员背后亦步亦趋,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目前,在监管措施相对滞后的情形下,我们通常依靠公安机关对网络开展的专项行动或者通过具体的案件发现那些违法的网站和销售点,但这种疾风暴雨式的行动过后,违禁品的销售依然火爆。
所以,从“大学生铊中毒”事件中,不仅要由此摧毁销售给常某铊的据点和公布这一信息的网站,更应当下决心研究网络物品销售的监管问题,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出台相关法律,要让民众既能享受网络购买与销售物品的便利与快捷,同时不让网络为违禁品提供的非法藏身之地。(杨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