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铊中毒案
十二年,整整一个轮回。有些人已经随风远去,有些事情逐渐被人们淡忘,但清华才女朱令离奇铊中毒案,却在一些人的心中萦绕了整整十二年。十二年中,许多人因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朱令就是其中之一。
十二年前,她是曾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的清华大学的才女、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她的父母是高级工程师,在旁人眼中她将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但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她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十二年后,这位曾让无数人羡慕的才女,如今已是双眼近乎失明的中年女人,靠着父母不多的退休金维系着脆弱的生命。
时至今日,朱令的同寝室同学苏荟(化名)仍被认定为“最大嫌疑人”。2006年1月13日,苏荟通过天涯网站发表声明,说“我是清白无辜的”,引发评论如潮,朱令铊中毒谜案再次掀起波澜。
2006年3月2日一早,贵州省遵义某中学38岁的女教师杜琳起床后,感觉腰酸背痛、全身乏力、手指发麻……当晚,当她无精打采地回到家后,没想到在同一学校工作的丈夫雷伟(化名)也出现了跟她类似的症状。医院化验结果显示:杜琳与雷伟均是铊中毒!
后警方查明,与雷伟同校的化学女教师陶某与他在工作中发生婚外情,陶要求雷伟离婚后与自己结婚,要不就赔偿其10万元“损失费”,遭雷伟拒绝。陶某于是决定报复雷伟夫妻。2005年12月,陶某通过网络与广州一化学公司取得联系,购买了化学毒物铊。2006年2月底和3月初,陶某趁其他教师不注意,两次将少量铊投放到了江某夫妻的水杯中,导致夫妻俩慢性铊中毒。
据当年清华的同学说:“当时的清华学生使用热水统一到指定的开水房取用。开水房供水时间一般到晚上10时半。朱令天天晚12时回宿舍是打不到开水的,应该是同宿舍的同学帮忙打水。”
1994年底和1995年初,有同学目击:“每天打水都能看见苏荟,而除此时间外,5年内就再没有碰到过苏荟打水。”
从朱令数次中毒的情况可以推断:“朱令身边就有凶手”。记者采访了曾追踪报道此事的同行以及朱的同学,大部分人认为苏荟是凶手的可能性比较大。根据同学的回忆,公安局正式接案后,只对苏荟一个人进行了传讯。
1993年5月,朱令作为清华民乐队的成员,在北京高校民乐汇演中拿了很多的奖。朱令在民乐队期间,开始和苏荟产生摩擦。她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一个好朋友即使好到特别亲的地步,也总有不好的地方呢?”坊间流传,苏荟嫉妒朱的天资,终因各种矛盾升级,两人关系破裂。
到底投毒是出于何种目的无人知晓,但坊间流传着另外两种说法,一是说有同学在实验课后无意间将铊盐带出,并在某种情况下让朱令接触到,出现第一次中毒。事后,该学生自觉事情闹大,怕承担相关责任,便干脆第二次投毒,以达到杀人灭口的目的。另外的一则传言:朱因才华出众,深受男同学喜欢,其中也包括一些追求者,一些嫉妒心重的学生便借铊盐“打击”朱令。
一个案件为何12年都未有结果呢?至今也让世人疑惑不解。警方调查时,清华的校方先是矢口否认有任何学生可以接触到铊的来源。后来承认苏荟是唯一能接触铊的学生。
1997年4月2日,警方将苏荟带走讯问,但是在1998年8月警方宣布解除苏荟的嫌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她和朱令中毒有关。但警方至今也未给出一个中毒事件的最终结论。坊间传言:凶手打通了关系,导致有关部门的调查只能中断。
网上关于苏荟的背景传闻无从考证。据说其来自高干家庭。父亲为民革中央委员,母亲为医生,而祖父更是背景深厚,其堂伯父也是北京市高官。另外,家里还有几位长辈是高级技术专家。
“最终案件未有一个结果,还是因为对方的背景太深了。”一名知情人说。
初次见到朱令是在2006年春节前夕,拿着朱令风华正茂时的照片,再与眼前全身瘫痪、目光痴呆的中年妇女进行对比,记者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身体不由得发出微微颤抖。这是一种对摧毁美好生命的凶手的愤怒,对曾经才华横溢的朱令的惋惜,更是对生命脆弱的感叹。
为此,记者采访了朱令案的多名关键人,试图在这纷纷攘攘的舆情议论背后,记录最原生态的真实声音,将读者带回11年前,重新解读幕后的细节。这11年,原本健康美丽的朱令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她的父母又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煎熬……11年的苦难生活慢慢展现在我们面前。展现他人的苦难,并不是为了炒作,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体现一种媒体的终极人文关怀。有些人、事已经随风远去,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另外一些人,包括朱令的家人、同学、亲友以及千万名关心此事的网友,对此却在默默地尽力帮助不幸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的生命之火正在熄灭,而千千万万颗真挚的心却在不断给予温暖,生命的终极意义正源于此。
朱令的家庭是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她曾有过一个与她一样聪明美丽、考上北大的姐姐,但是在一次旅游中意外失足坠崖。母亲说,当时看着已经没有了意识的朱令,她只有一个想法:“我已失去了一个女儿,不能再失去这惟一的一个了。”虽然朱令摄入的“铊”的含量足以夺人性命,但是这个女孩却顽强地活了下来。朱令最喜欢“死不了”花,因为朴实无华的小花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现在,我只能祈祷,让这朵花儿顽强的生活下去,让阳光照耀这个不幸的家庭,让他们早日看到真凶落网。
2006年11月24日,寒风刺骨,北京方庄小区的朱令家却热闹非凡,小屋内飘荡着“生日之歌”的音符,望着眼前蛋糕上模糊的火苗,朱令在家人的协助下,终于艰辛地将火苗吹灭,这一天是她33岁的生日。看着女儿从风华正茂到病入膏肓,早已两鬓斑白的母亲朱明新流下了热泪。当日,两名志愿者为全身瘫痪的清华大学女生朱令买来蛋糕,陪她一起度过生日。
2006年初,志愿者送给朱家一套康复器材,朱令每天要做4次康复运动,在器材的帮助下“站立”至少20分钟。朱明新说,朱令每隔两小时就得做吸氧治疗,并需要翻身和处理大小便等,为此,每到晚上朱令的父亲都要大量喝水,以便于两个小时后有尿感起床,照看女儿。据朱令的医生介绍,朱令的父母已近七十岁高龄,但她很有可能活不过其父母了。
一位志愿者介绍,朱令的悲惨遭遇让她产生了同情之心,所以她加入帮助朱令的志愿者队伍。据悉,除北京的网友外,上海、广州及海外等众多网友都在关注着朱令身体的康复等进展。
“12年过去了,女儿中毒的案子一直悬着,我们现在都是60多岁的人了……”朱令的父亲吴承之说,从当年朱令被确诊铊中毒后报案至今,女儿到底是如何中毒的,是否有人投毒,吴承之夫妇仍在苦苦等候着答案,同时也在为朱令病情康复而担心,每年为朱令做治疗都要花很多钱,而两位老人是靠不多的退休金生活的。
朱明新说新年自己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个是希望朱令能够更好地康复;第二个是希望公安局能够缉拿凶手。
“有文化,善良,坚强的老人”,许多人这样评价朱明新、吴承之夫妇。高学历毕业的吴氏夫妇,碰到事情之后,从来都是选择理性解决。朱明新最想给女儿的是一个“公道”。
1997年,在北大化学系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两个学生被人投毒,因为有朱令的前车之鉴,两人送往医院后,立刻使用普鲁士蓝,由于治疗及时得以很快痊愈。现在两人远在美国,中毒者陆晨光曾经来看过朱令,对吴承之说:“感谢朱令,是她救了我的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