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心理症之精神分裂症二

发布日期:2014-11-23 03:24:55 浏览次数:1601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

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这一症状严重时,患者谈话的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 (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即患者按某些词汇的音韵相同或某句子在意义上相近的联想而转换主题。患者的谈话内容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换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2)思维迟缓:

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患者自诉: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这一症状严重时,虽然患者本人非常努力,但是一篇作文或一篇简短的发言稿,经过很长时间还是写不出来,学习或工作效率很低,患者因此而苦恼。

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3)思维贫乏

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患者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被询问时则回答:没有什么要想,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患者对上述精神症状漠然处之,并不以为是精神病态表现。

多见于(单纯)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5)破裂性思维: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6)思维不连贯

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语词杂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语词杂拌不是在意识清楚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则这时候的精神症状就不能称之为破裂性思维,而应该称之为思维不连贯。虽然破裂性思维时的语词杂拌在临床现象学方面很难与思维不连贯时的语词杂拌进行区分,但两者在临床上的严格区分却是非常重要的。区别两者的要点在于后者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思维不连贯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

(7)思维中断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这种思维中断并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有的患者在回答医生对上述现象的提问时说:当时我心里明白,但脑子里一片空白。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

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云集:

又称强制性思维(forced thinking),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有的患者说:这些乱七八糟想法的出现,就像夏天天空中的云彩一样,突然乌云密布,突然乌云消失,又见阳光。

强制性思维与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的区别在于,思维插人和思维被夺时,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而在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

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0)病理性赘述

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患者并不觉得自己说话啰嗦。反而认为这些都是其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患者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把话讲完。患者在讲了很多完全可以省略的谈话内容以后,最后终于讲出了其本次谈话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象征和平,游行时高举红旗象征革命,这样做是以传统和习惯为基础,已约定俗成,彼此能够理解的,而且不会把象征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

例如,时值夏天,某患者只要睁眼醒来就紧紧抱住冰冷的暖气片不松手,甚至在一日三餐时也不松手。医护人员询问其原因何在,患者说:因为暖气片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心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2)语词新作:

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有时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的词,以代表某种新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的词,以代表某种新的含意。例如,医生在患者写的文字材料中发现有一个字(字的上半部是手,字的下半部是心)。患者说:这个字读作手心,是书桌的意思。

语词新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例如,某中学生物老师,精神失常后拒食,在劝说下可饮水,仍拒食。医生询问时,患者答:我是大学生物系毕业的。生物进化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植物和动物是我们的祖先。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尊敬祖先。我吃饭、吃菜就是对祖先的不孝了。

逻辑倒错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