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气功诱发精神分裂症的鉴别需考虑哪些方面
从我们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113 例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原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至少半年的随访,其中诊断更改为精神分裂症40 例(35 . 4 % ) ,显示早期将精神分裂症误诊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以下简称气致精)是比较多的。从临床来看如何做到尽早加以鉴别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临床实践中考虑以下几方面有利于早期鉴别:① 发病年龄,从随访资料中更改为精神分裂症的40 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6 . 3 土14 . 2 岁,而维持原诊断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印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7 . 8 土9 . 3 岁,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前者显然小于后者。因一般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都在青壮年期,故在早期诊断应将发病年龄作为参考因素;② 从症状形式看,在接触被动、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意向减退等阴性症状出现时,应首先考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但有时是很难鉴别的。在大量幻听支配下,患者沉溺于幻听之中这时往往呈现表情呆板,对周围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这种状态很难与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情感淡漠平淡加以鉴别。需临床医生反复观察,方能定论。从症状表现的内容来看,其幻觉、妄想除与气功文化有关外,还有大量与此无关的内容。荒谬离奇、泛化、脱离现实等出现时,亦应首先考虑精神分裂症的可能。以关系妄想这一症状来说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出现的关系妄想往往与练功人的举止言行相关,如提到xx 气功师xx 练功师兄、师姐,给他(她)发功或偷他(她)的“气”或给他(她)发“病气”等,若涉及到与气功文化毫不相干的人群如大街上行人餐馆的服务员,他们的举止也针对他(她),那么这种内容泛化的关系妄想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就有意义;从症状发展来看,当症状内容与气功文化越来越远,甚至完全脱离气功范畴,这时诊断精神分裂症可能性就更大;③ 用药剂量及疗效。统计资料中以三个月为一疗程,作为疗效评定标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在相当于氯丙嗦300mg 的常用量以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81 . 7 %可达痊愈,而精神分裂症仅1o . 0 % 达痊愈,可见以低剂量治疗三个月不能痊愈应考虑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