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今天服藥了嗎
京滬專家詳解精神分裂症之康復關鍵
生病要看病,治病得用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具備這樣的認知,“對自己的疾病無自知力”成為精神分裂症區別於臟器疾病的最主要的特徵之一,也給疾病康復設置了障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患者落實服藥醫囑的忠誠度和持續性差,即依從性差,病情容易復發,每次復發都可能造成患者大腦的永久性損傷,多次復發預示疾病向惡化發展,即預後不良。京滬專家就此分別提出應對思路,以期尋求解決之道。
中斷服藥是康復“壁壘”
■專家陳述:于欣(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
一項有關公眾對於精神衛生認知的網路調查顯示,我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群曾發生過典型的精神障礙症狀。這些症狀包括持續焦慮緊張、持續憂鬱情緒和嚴重的失眠。有近8000人線上填寫了這一為期兩周的調查。56%的回答者有儘量遠離精神疾病患者的想法;而在遇到心理障礙時,高達76%的人群不選擇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可見,公眾對精神障礙患者存在一定偏見,並且不知道精神障礙和疾病如何康復以及回歸社會。
最近的資料顯示:精神疾病已經成為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的疾病,約佔疾病總負擔的20%,其中還不包括各種情緒障礙、行為異常等輕症心理或精神疾病的社會負擔。而精神分裂症作為精神疾病的一種,在學術上和臨床上還存在一些難題。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遷延性疾病,患者對治療的不依從或部分依從是導致患者復發和再住院的最主要因素,停藥後復發不可避免。有研究顯示患者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不依從或部分依從高達80%。最近由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發起的迄今為止由政府資助的規模最大的有關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對照研究顯示,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中斷率高達75%。因此,要強調醫生、患者和親友結成同盟,攜手度過漫漫康復之路。
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
■專家陳述:何燕玲(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教授)
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的原因有很多。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庭誤認為服藥就如同使用抗生素一樣,缺乏長期持續治療的思想準備。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也是一個依從性差的因素,陽性症狀(如幻聽和幻視)會影響患者的自知力,陰性症狀(如情感淡漠)會降低患者服藥的動機,而認知功能障礙則損害患者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所有這些都是強化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不利因素。當然其他原因例如患病的恥辱感,藥物副作用如錐體外係反應,遲發性運動障礙,體重增加等,都為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增添了障礙。
現在,醫藥界通過改良藥物劑型來探索提高依從性,長效利培酮微球注射劑就是臨床實例之一。
這類劑型具有長效、安全和用藥方便等優點,注射1次可保障2周內不必用藥,優於片劑和臨床其他常規製劑,降低復發風險,為患者的最終全面康復和回歸社會創造了可能。由於可減少住院次數和發作所需專業機構護理次數以及縮短了累積住院時間,從藥物經濟學角度考慮也具有較好的優勢。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