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

发布日期:2014-10-14 18:39:35 浏览次数:1600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血脂异常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表现,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对25 6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约32. 5%,显著高于社区人群。

研究提示,抗精神病药治疗与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即使未经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未患病的一级亲属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亦增加。代谢综合征不仅加剧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使患者认知功能恶化,并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因此,筛查和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和及时预防显为重要。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总体而言,包括精神分裂症疾病因素、抗精神病药影响、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及人口学特征等。

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约20. 2%,显著高于社区人群,而且青少年首发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更高,提示代谢综合征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直接联系。有报道,精神分裂症有或无幻觉妄想症状均可作为应激导致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过度激活,与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产生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慢性病程也逐渐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年龄38岁或40岁,或病程长于7.8年(校正后R2=0.035,P0.01)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增加。

抗精神病药物是屡次被提及的代谢综合征高风险因素。从精神药理学而言,5-HT2c受体和H1受体拮抗可致体质量增加,M3受体拮抗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虽然肥胖和体质量增加是代谢综合征的常见致病因素,但已知约25%的服用抗精神病药并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并无肥胖和体质量增加,提示抗精神病药对代谢综合征的直接促发作用。

服用氯氮平和奥氮平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最高、奎硫平和利培酮的风险次之,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的风险相对较少。有研究显示,药物剂量较药物种类对代谢综合征罹患影响更为突出,剂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尽管有研究认为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基于非亚裔人群的干预治疗抗精神病药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36. 0%和51. 6%。

我国台湾地区人群中相应数据是31. 5%和38.9%,均提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关于性别差异的影响程度尚需进一步探讨。

体质量增加(体质量指数 24 kg/m2)和腰围增大[男女标准分别为102 cm和88 cm(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小组)或94 cm和80 cm(国际糖尿病联盟)]同样是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腰围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意义更大,敏感度高达79. 4%,特异度为78. 8%。

不良生活方式也是构成代谢综合征致病风险的原因之一。营养缺乏和静止生活方式,饮酒和吸烟导致患者服药剂量增加(尤以氯氮平和氯丙嗪),使患者空腹血糖、血脂紊乱,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升高。

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叶酸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增加、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风湿病等,均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筛查和监测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并开始用药治疗,应该常规筛查和规律监测上述所列的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降低代谢综合征罹患风险。体质量(或体质量指数)、腰围(或腰臀比)、血糖(尤其是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等构成的代谢盒子是有效筛查指标。不建议采用空腹或随机血糖作为监测指标,因为它们的假阴性比例较高。

总之,常规监测、选择影响代谢小的抗精神病药、生活方式干预等是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文章摘自《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年6月第47卷第3期P171

文章作者:吴文源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