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收治两例热射病患 他们体温超过41
温州网讯 昨天,温州市人民医院透露,前天该院收治了两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患者体温高达41.7℃。医生提醒,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长时间待在高温或不通风环境下的人有可能患上这病,其死亡率在20%至70%,市民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长时间在高温或不通风环境下劳作
他们重度中暑了
案例一:李师傅 59岁 四川人 某鞋厂清洁工 入院体温:41.7℃
昨天,在市人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记者看到了正处于昏迷状态的李师傅,他睁着眼睛却打着呼噜。医生说,热射病患者昏迷期间会出现嗜睡症状,虽然李师傅睁着眼睛,但意识还没有恢复。
李师傅在市区双屿一鞋厂当清洁工,前天下午他下班后,刚走出鞋厂大门就晕倒在地。工友们发现后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
医生介绍说,李师傅刚送到医院时,体温是41.7℃,检查出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损坏、横纹肌溶解。还好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李师傅的儿子说,父亲工作的鞋厂,厂房内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通风条件差,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中工作时间太长可能是父亲中暑的原因。
案例二:何老伯 80岁 瓯海郭溪 务农 入院体温:41℃
前天中午12时,正在田间劳作的何老伯突然开始呕吐,随后晕倒在田里。被当地民警送到医院后,医生测出他的体温为41℃。
市人民医院的医生说,何老伯在高温环境下劳作,再加上年纪比较大,很容易得这病。当天,医护人员对何老伯进行了物理降温治疗,最终他恢复了意识。
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如不出汗
就要提高警惕了
专家介绍,中暑原因往往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阳光直射加高温损伤人体汗腺,破坏人的发汗功能,导致中暑;还有一种则是周围环境温度和人体的温差变小,导致人体内散热效率下降,也可以引发中暑。很多人以为太阳下山后运动或户外劳作就没问题,其实放低了警惕性,一样可能导致中暑或热射病。
市人民医院急诊室主任医师陈新国说,热射病并非是一种罕见的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根据实际环境分析,它的死亡率在20%至70%之间,老年人、孕妇、儿童及高血压、甲亢患者等体质较差的群体一定要注意预防。另外,在高温、通风条件差、闷热的环境下,一旦不出汗,那你就得提高警惕了,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延伸阅读]
沪杭等地出现多例热射病患者
昨天,上海相关媒体报道,上海目前已出现多例热射病患者,其中有2例已死亡。
7月27日,杭州一位年近六旬的大妈,因在家节省不开空调,结果得了热射病。
如何预防热射病:
1.目前,非劳力型的中暑病人越来越多见,即室内中暑。因此,保持室内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
2.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膳食的调配,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3.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3.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凉水冲5秒,可降低血液温度。
如何急救:
1.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
2.如果体温持续上升,可在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
3.如果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应取昏迷体位。第一时间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