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怀孕后,女性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某些变化正是急性阑尾炎的诱因。那么,孕期阑尾炎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治疗呢?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当然孕妇也不例外。 怀孕期急性阑尾炎具有以下特点: ①孕妇患了阑尾炎后炎症容易扩散,使胎儿缺氧,同时引起子宫收缩,造成早产或流产。 ②妊娠期间孕妇盆腔器官充血,阑尾炎症发展迅速,故阑尾穿孔及坏死率较高。 ③怀孕后期发生阑尾炎,会由于腹部隆起,造成腹部压痛点不明显,腹肌紧张不典型,容易被误诊。 孕妇得了急性阑尾炎怎么办呢? 首先应对急性阑尾炎有足够的认识,提高警惕。通常有一部分孕妇在怀孕3—4个月时,由于子宫胀大而有小腹胀痛,可是按压腹部没有压痛,这并不是病态。如果孕妇出现右下或右侧腹痛且持续不缓解,有时难以忍受;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再加上按压右侧腹有明显疼痛,腹肌也较硬,则是急性阑尾炎的征象,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化验白细胞等可以确定诊断。对早期急性阑尾炎可以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但是,医生建议,孕妇一旦得了急性阑尾炎,还是应以早手术为上策。因为妊娠妇女对阑尾切除术有较好的耐受性,尽管早期手术亦有发生流产的危险,但若延误治疗,发炎的阑尾会很快发生穿孔、坏死,从而酿成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子生命安全。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孕期疾病流产孕期手术孕期用药
对一些孕妇而言,生儿育女之路可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便是常见的“风雨”之一。 黄玲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遭遇了急性阑尾炎。最初,出现右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她还以为是孕期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没放在心上。谁知腹痛持续了几个小时,黄玲疼得呼天叫地,家里人慌了手脚,连忙把她送到医院急救。 孕期难免遭“风雨” 对一些孕妇而言,生儿育女之路可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便是常见的“风雨”之一。这一外科急腹症,可发生于妊娠期的各个阶段。更令人皱眉的是,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如诊治不及时,将对孕妇造成较大的威胁。 黄玲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遭遇了急性阑尾炎。最初,出现右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她还以为是孕期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没放在心上。谁知腹痛持续了几个小时,黄玲疼得呼天叫地,家里人慌了手脚,连忙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黄玲患了急性阑尾炎。黄玲的老公懂一点医学常识,不解地问医生:“以前听别人说阑尾炎是右下腹痛,怎么我老婆却是右上腹痛?” 胎儿把阑尾“推高”了 医生解释道:“随着孕龄的增加,孕妇的子宫也随之增大,逐渐把腹腔内脏器如小肠、大肠等往上推,盲肠部的阑尾也跟着‘水涨船高’。因此,怀孕期间发生急性阑尾炎,大部分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而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出现右下腹疼痛。当然,也有少数人因为盲肠比较固定或孕龄小,子宫不大,仍表现为右下腹疼痛。 “那么,该怎么辨别呢?采用以下方法有助于诊断:一是Bryan试验。让病人采取右侧卧位,妊娠子宫移到右侧,若引起疼痛,提示疼痛来源于非子宫器官,可作为区别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与子宫疾病的可靠体征。二是Alder试验。检查者将手指放在阑尾区最明显的压痛点上,嘱孕妇取左侧卧位,使子宫倾向左侧,如疼痛减轻,说明疼痛来源于子宫;如压痛较仰卧时更明显,提示疼痛来自子宫以外的病变,即阑尾本身的病变可能性大。”切除阑尾,保孕妇平安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进行手术治疗。当医生建议手术切除阑尾时,黄玲一家人很紧张,问能不能先输液治疗。他们担心麻醉和手术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影响,怕手术和药物会造成胎儿畸形、流产。医生的话消除了家属的担忧:“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时操作轻柔,术中医生也会特别注意保护子宫,手术前后所用的药物如青霉素,一般不会造成胎儿畸形,也极少导致流产。” 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三天,术后七天拆线出院,切口恢复得也很好。几个月后,黄玲顺利生下健康的宝宝。三招,阻止阑尾“找事” 很多孕妇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妊娠时患上阑尾炎?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孕妇不要天天待在家里,平时应注意身体保健,适当锻炼身体,例如到公园散步等;二是不吃易引起胃肠结石的食物,如柿子;三是既往有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病史的女性,在怀孕之前可考虑切除阑尾,预防怀孕期间阑尾炎急性发作。 链接:孕妇急性阑尾炎。 手术是唯一选择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均应进行手术治疗,这是由急性阑尾炎特有的病理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1.炎症容易扩散,细菌产生的毒素可通过血液影响胎儿,导致胎儿缺氧,重者可致胎儿死亡。感染的阑尾也可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造成早产或流产。 2.妊娠期间盆腔器官充血,阑尾炎症发展迅速,阑尾穿孔及坏死率较高,国内报道,最高可达30%以上。 3.随着妊娠月数的增加,增大的子宫逐渐推移腹腔内的脏器如盲肠、阑尾及升结肠,使其血运出现障碍,蠕动减弱,粪便易于积存,故阑尾腔一旦发生梗阻,就不易自行缓解。 4.妊娠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将大网膜推向一侧,阻挡了大网膜的移动,使其不能包裹发炎的阑尾,故阑尾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往往形成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 5.孕妇分娩或早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可使原来局限的炎症迅速扩散。 因此。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一旦延误治疗,将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小儿突然腹痛是经常见到的情况。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病有多种,它们起病急、进展快。因为婴幼儿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所以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又因某些疾病一旦发病即应进行手术;而有些病在早期可以保守治疗,晚期则需手术切除部分器官才能治愈;还有些腹痛是通过药物治疗即可好转。故而不能随便给孩子吃止痛药,这样会掩盖病情。应学会通过小儿的各种异常表现,来估计引起腹痛的可能原因,及时做相应处理,减少孩子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损失。 小儿急性腹痛常见原因及其特点有如下几种: 1. 蛔虫症。此病患儿多有进食不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水果冲洗不够甚至不洗,表现为平时虽吃饭正常但仍很消瘦。当环境改变或小儿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给适当的驱虫药物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体重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当出现便秘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2. 急性阑尾炎。小儿各年龄均可以得此病,而且比较常见。起病较急,腹痛以右下腹为重,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此时需到医院进行治疗,因小儿阑尾炎的发展较快,时间稍长有阑尾穿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的可能,而危及小儿生命。 3. 肠套叠。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病变所在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肠腔内,所以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样大便。如能早期发现,到医院进行充气复位,则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肠管受压时间过久缺血、发生坏死而必须采取的手术治疗。 4. 嵌顿疝。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造成了腹痛。这样的小儿在发病前都有可复性疝气存在,即在小儿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平卧时消失,即使不消失还可用手慢慢还纳。一旦不能送还,肿物不消失且出现腹痛,孩子阵发性哭闹,腹胀和呕吐,时间长了肿物表面皮肤肿胀、发热,压痛明显,则无疑是发生了嵌顿疝,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5. 肠痉挛。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表现为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若给口服适量的颠茄酊,0.03-0.06毫升/次,则能很快缓解。 6. 细菌性痢疾。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医院治疗为宜。 7.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压之不退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它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的。有的小儿还可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这样的孩子应卧床休息,限制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以中医中药进行对症治疗,达到祛邪固本的作用。重者尚需激素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轻症1周、重症4-8周便可痊愈。
关键词:
腹痛肠痉挛痢疾急性阑尾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