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急性阑尾炎在病理解剖上均表现为阑尾壁的细菌性感染,但其真正的发病机制有不同的学说:
①阑尾腔梗阻学说:认为阑尾腔的机械性梗阻是诱发阑尾急性炎症的基本原因,细菌感染则是续发的。
②细菌感染学说:如在切除的阑尾标本中未见管腔梗阻,则阑尾炎的发生可能是细菌直接侵入或经血运、邻近感染蔓延的结果。
③神经反射学说:阑尾与其他内脏一样。受神经系统支配,因此阑尾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神经系统的活动也有密切关系。胃肠功能素乱时,阑尾肌层和血管可呈反射性痉挛,井妨碍其排空和血供,导致阑尾抵抗力低下,易被细菌入侵而引起炎症。
急性阑尾炎依其发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病初期,炎症自粘膜、粘膜下层开始,向肌层,浆膜层扩散,管壁水肿,白细胞侵润,浆膜充血失去光泽,并有少量渗出液形成,粘膜层可有溃疡及出血点。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当阑尾炎症加重,肿胀明显,粘膜高度充血及脓性物质渗出,粘膜溃疡增大,至管壁各层均有小脓肿形成,腔内及阑尾周围亦有积脓。亦称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病变进一步加剧,管壁坏死,呈紫黑色或黑色,当合并有梗阻时,管壁更容易发生穿孔,使腹腔积脓增多。
4.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病变部位并形成包裹粘连,出现炎性肿块。急性阑尾炎愈合可不遗留解剖上的改变,严重时可使管腔狭窄,粘连、扭曲,而致阑尾炎症状反复发作,也可因坏疽而破坏管腔或形成阑尾萎缩。
1.腹痛: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开始不甚严重,呈阵发性、位置不定,数小时后(一般为2~6小时),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上腹或脐周疼痛逐渐消失。约70~80%左右的病人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之特点,少数病例一开始既表现为右下腹痛。
2.胃肠道症状:早期既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一般均较轻,并伴有食欲低下等。
3.全身症状:一般均较轻,主要为头痛,乏力、发热等。合并腹膜炎时可有畏寒,高热,脉速等中毒症状。
1. 右下腹压痛:有下腹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点)或马氏点(两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点)有固定压痛,尤当腹痛尚未转移时,压痛已固定于右下腹。既使炎症扩散,但仍以阑尾处压痛最明显。
2.腹膜刺激征:可有轻度右下腹壁紧张,反跳痛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容易与急件阑尾炎相混淆的疾病很多,主要与之相鉴别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起病急骤剧烈,除右下腹疼痛症状外同时有上腹压痛,腹肌较紧张,有溃疡病史,X线腹腔有游离气体。腹腔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2.右侧输尿管结石:疼痛多呈阵发性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右侧肾区明显叩击痛,尿中多出现红细胞,B超及腹平片呵发现有侧输尿管结石。
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热多较腹痛出现早,右下腹触痛范围广,有时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腹壁紧张不明显。
4.妇科疾病:①宫外孕破裂:腹疼常以下腹开始,有停经史,妊娠试验阳性,腹疼伴有急性失血症状,如头晕,心慌,脉速等。宫颈摇举痛阳性,腹腔或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血性积液。②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多发生于两次月经期之间,突发性下腹痛,初剧后轻,其它表现似宫外孕。③卵巢囊肿蒂扭转;病前右下腹部肿块史,突发性下腹绞痛,腹部或阴道内诊可扪及囊性肿块,触痛明显。④急性输卵管炎或盆腔炎;有白带增多史,腹痛始于下腹部呈以侧对称性触痛,常伴有腰痛。盆腔炎时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B超探查有液性暗区。
5.其它如儿童右下叶肺炎,回盲部肿瘤,左侧胸膜炎,美克耳憩室炎,腹部血管栓塞,流行性出血热等。均需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
2.病因治疗:早期应用新的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庆霉素、氨苄青霉素及灭滴灵。成人用量为庆大20万μ/天,氨苄青霉素4g/天,分3~4次用。0.2%甲硝唑500ml/天静脉点滴。疗程3~5天。
二、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经抗炎治疗后一般可以消退,但四分之三的病人将有复发。而手术治疗既安全又可防止复发,预防继发性腹膜炎。所以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方式随临床类型而不同。
2.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如腹腔感染重,又不局限时,可清除脓液后关闭腹膜,可在切口处放置烟卷或乳胶片作引流。
3.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方式以引流脓肿为主。如阑尾已脱落尽量取出,闭合盲肠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