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防盲治盲 先防白内障

发布日期:2014-10-14 17:16:29 浏览次数:1595

今年的“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情系白内障患者,共享和谐新视界”。白内障作为目前一个主要的致盲眼病已广为人知,然而在临床,医生们发现,仍有不少患者对该病缺乏正确认识,以致延误治疗。

现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手术才是白内障的唯一治疗手段。然而来自省防盲办主任、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郭海科的介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每100万白内障患者只有约1000人动手术,其他城市只有600—800例;相较之下,欧美地区每百万人口中,每年有大约8000例患者选择进行手术。害怕眼睛挨一刀,是老年患者群体中常见的担忧,类似的心理让患者放弃正规的有效治疗,去寻找各种所谓偏方,从而延误病情。

眼药水、气功、按摩,各种偏方一起上

▶▶误区1

郭海科从接触到的患者处发现,不少患者情愿花上好几千元,点上“能根治白内障”的眼药水。“我遇到不少病人,他们在找我做手术之前,尝试过眼药水、气功、按摩等治疗方式,花费不菲,效果却差强人意。”郭海科说,甚至有些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功能型眼药水,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医生需要对其眼部状况进行一段时期的调整。

专家长期用眼药水可造成眼表损害

对于社会上大量误导患者的白内障治疗偏方,郭海科颇感无奈,目前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药物能够治疗白内障,有的患者,都是用了许多年的药物,直到视力越来越差,才来做手术。事实上,由于功能型眼药水含有一些化学成分,长期滴用,会造成眼部表面损害和干眼症,从而干扰白内障的正常治疗。

白内障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任何口服药、眼药水都不可能治好白内障。郭海科说,目前大医院白内障主流的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因为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模糊造成的,晶状体相当于摄像机的镜头,镜头模糊了,唯一有效的处理方法当然是更换镜头,符合手术条件者在局麻状态下,3~5分钟可以做完手术,两小时就能看到物体。

费用方面,以省人民医院眼科为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经济状况,术前对患者眼球状况进行计算和检查之后,医生会建议患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工晶状体,花费在3000元到万元以上不等。

伴有慢性病不能随便药物治疗

南方医院眼科主任于健也遇到过类似不接受手术的患者,一想到在眼睛上动刀,有的老人就胆战心惊,宁愿选择用药物来治疗白内障。

于健称,治疗白内障最佳的办法就是手术摘除白内障,再植入人工晶状体以代偿摘除的晶状体的屈光力。白内障手术并不复杂,很快就能完成,患者也感觉不到什么痛苦,其实,药物治疗最多只能延缓白内障的发展,不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尤其是一些有眼底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其白内障的治疗就更为复杂,更不能随便靠药物去治疗了。而对于同时伴有近视、远视、老花眼等症状的白内障患者来说,通过不同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经过一次植入手术,这些症状都能够有效去除。

建议视力低于0.6应及时手术

白内障发病最开始,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会感到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等症状。郭海科提醒患者,一般裸眼视力低于0.6时的白内障患者,有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就应该进行手术。

另外,有些患者依然认为白内障要长熟了,才能手术。于健表示,其实,这是旧观念了,以现在的技术,白内障手术基本不受年龄影响,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做。

“糖友”白内障手术效果不好还不如不做

▶▶误区2

临床中,有些白内障患者做手术后视力恢复仍不理想,往往只有0.5,甚至0.1,还常有视物变形问题。于健最近就收治了一个这样的病患:此人是糖尿病患者,同时又得了白内障和老年黄斑变性眼底病变的一种),手术之后视力有所提高,但两周后视力又下降了。他告诉记者:“这种视力下降不是因为白内障复发,而是老年黄斑变性使视力下降。”

专家

治好白内障有助糖尿病眼底病变的诊治

糖尿病患者与一般的白内障患者不同。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眼部其他损害。通常医生要求每3个月至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目的是尽早阻断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白内障发生后,不但使患者视力产生障碍,还直接影响到医生对眼底的检查和治疗,因为浑浊的晶状体阻断了进出光线。公众应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既能解除视力障碍,还能扫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治疗障碍,所以应尽早手术。

糖尿病的病程越长就越容易得糖尿病眼病,包括“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眼底病变”两种,“手术摘除的混浊晶体不会再生,所以不存在‘白内障复发’问题,但眼底病变仍然会影响视力。”于健解释道。

这让很多患者觉得既然做完还是看不见,那何必要动这个刀子?这其实是错误的。于健说:“若同时存在白内障和眼底病变,先治疗好白内障,是诊断、治疗眼底病变的必要条件。因为眼底必须要用造影等检查才能看得到,而白内障使眼晶体混浊,使得眼底造影无法实施。”

眼底病变有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缺血性神经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眼中风等。要知道视神经无法更换,眼底病变比白内障难治得多,最终可导致无法挽回的全盲。于健说:“这个进程可快可慢,慢性的变性萎缩致盲过程可达十年二十年;而若是眼动脉堵塞,甚至可让患者在一天内失明,眼静脉堵塞可让患者在一周失明。”

建议

十年以上“糖友”须每年查眼底

糖尿病眼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一型糖尿病患者若从小得病,30、40岁就可出现眼底病变;二型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眼底疾病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且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

“除控制好血糖外,病程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要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及早发现眼部血管病变。”于健说,“这样一来,一旦有早期的血管病变,就能采取激光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既能治疗血管病变,又能防止血管病变的进程。”即使糖尿病人只有白内障,并没有眼底病变,白内障手术之后也得随访,检查有没有眼底病变。

出门打伞遮阳减少紫外线辐射

郭海科指出,目前白内障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来说,除遗传基因、体内脏器疾病诱发外,现代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嗜好抽烟、用眼过度、营养失调、接受紫外线辐射过多等因素均有可能引起患者白内障。尤其是太阳紫外线,平原地区人群一般50岁以上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而高原紫外线照射较强等地区超过30岁就有患白内障的人群出现。

现在广州正是炎炎夏日,太阳高照,紫外线较强之时,于健建议,出门要配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还有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来帮助防范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

南方日报记者李劼

实习生杨雅琼

通讯员郝黎张丹娜吴剑鹏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