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
引起晶体混浊的因素有二:①晶体纤维吸收水分发生膨胀;②晶体囊膜上皮细胞在形态及性质上发生改变。
在老年性白内障时,先在晶体核及皮质间开始。初为晶体纤维间出现狭长裂隙及空泡,继之晶体纤维本身肿胀,改变体积,发生混浊如细沙状。由上皮细胞演变成的晶体纤维高度肿胀而变成一个大泡,内中有一核,此称为泡状细胞。这种纤维最后变性,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球体称髓磷脂小球,即马氏小球(Morgagnisgloules)。囊膜上皮细胞失去正常排列,部分消失及增生,晚期皮质内变性物质失去水份致晶体缩小。临床上见囊膜上白色斑,为部分囊膜上皮的增生。
混浊首先出现于晶体的皮质层,进而发展至全部。在混浊尚未出现以前,晶体的纤维小板水挤开透明的裂隙称为水化现象。其中包括透明的小水泡,纤维板向心性分离及辐射状之纵行水裂,可视为本症的早期表现。
㈡临床分期
1.初发期(incipinentstage):灰白色混浊多先在晶状体赤道闻皮质深部出现,呈楔形,作辐射状排列,当混浊未波及瞳孔区时视力多无明显影响。
2.膨胀期又称进展期(developmetalstage):楔状混浊渐赂中央进行,晶体其它部分也出现厚薄不一,形成多异的混浊区。皮质层因水分增加,使晶体处于膨胀状态。此时前房变浅,晶体表现常有均匀之纹理,呈丝状光泽。因前囊下仍有一层透明皮质,斜照时,可见虹膜投影响。此期对具有青光眼素质有可能导致青光眼作发。这时视力减退已明显,并日渐加重。
3.成熟期(immaturestage):经过数月或数年,晶体内含的过多水分又逐渐消退,膨胀现象消失。晶体全部混浊,虹膜阴影消失。此期手术较理想。
4.过熟期(hypermatuestage):成熟期阶段长短不定。若过久,水分吸收,晶体的星形纹失去,变成一致的灰白色,或在灰白色混浊上显有不规则的小白点。晶体纤维液化呈乳液体,棕黄色晶体核沉于下方,此即Morgagnian白内障。
前囊膜松驰形成皱折、且囊膜可变厚而不透明。同时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晶体核随眼球摆动,可使囊膜破裂,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同时亦可使玻璃体液化,给白内障手术造成困难。近年来设备及手术方法改进,无论膨胀期或过熟期均可获满意的手术效果。
2.虹膜投影法:以细光呈45自瞳孔缘斜行投射至晶体,如晶体混浊位于核心部,在混浊区与瞳孔缘之间有一新月状透明区,混浊越重阴影越窄。如晶体全部混浊则新月状阴影完全消失。
3.检眼镜彻照法:将光线投入瞳孔区内,正常时可见均匀之红影,如晶体或屈光间质混浊,则可见红影中有黑点或黑块,检查时可令患者转动眼球,看黑影移动与否,以了解混浊之部位。
4.裂隙灯检查法:以裂隙灯作光学切面检查,从前至后,可见许多明暗相间的层次结构,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晶状体核,各层次透明度不完全一致,其中以前囊,成人核前表面及胚胎后表面较为清晰。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