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结核外科主任徐旭东患上放射性白内障

发布日期:2014-11-01 17:13:09 浏览次数:1595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詹雅 胡惠娟

本报讯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市卫生系统“百佳千优”健康卫士评选活动中,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科兼结核外科主任徐旭东被评为杭州市百佳医师,并代表获奖医师发言。

好医生是什么样的?徐旭东的理解是:“仁爱精医,‘精医’是前提,‘仁爱’是核心。所谓的‘精医’就是医生的技术要过硬,要拿得起,只有把自己的技术搞到精益求精了,才能有为病人服务的机会,否则,就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仁爱’则是对每一位病人,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都怀着一颗宽容、理解、仁慈的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5年来,他接诊了大量的肺结核病人,几乎每年要做200台介入手术,因此才46岁就患上了放射性白内障。他说,可能到了50岁,他就开不了刀了。

为了能在半夜里

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抢救病人

他把家搬到了医院附近

市红会医院的结核科是我省结核病诊断治疗中心,每年接诊量近10万人次。结核病人中,因大咯血来急诊的很多,如果仅靠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极高,所以内科医生对诊治这类病人压力很大。而传统的介入技术“肺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失败率、复发率也较高。

2008年,徐旭东从部队医院转业来到市红会医院,承担起重建胸外科的重任。他配合结核内科医生为大咯血病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抢救流程。同时结合自身所学,创新开展了“PVA+明胶海绵双重栓塞病灶区域血管的介入技术”(简称“区域动脉双重栓塞术”),使得治疗咯血的有效率从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了90%左右,且病人术后的复发率也较低。

大咯血有个特点,常常在半夜三更发作,如果不及时控制出血,很容易窒息死亡。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徐旭东的手机一年365天,除了在飞机上,每天24小时从不关机。常常在凌晨两三点从家里赶到医院手术室,为大咯血患者做“区域动脉双重栓塞术”。为了能够迅速赶到医院,他还特地把家搬到了医院附近,现在住的地方离医院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距离。

每年近200台介入手术

使他的眼睛

患上了放射性白内障

随着“区域动脉双重栓塞术”的应用,每年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去年一年,他做了150多例介入手术。今年1月至10月,他已经做了近200例。由于“区域动脉双重栓塞术”是在射线下操作的,所以每次操作前,徐旭东都会穿上20多斤重的铅衣,以保护甲状腺、肾上腺、睾丸等部位。但厚重的铅衣却无法保护他的眼睛。

“我的眼睛快不行了,已经患了放射性白内障,去年单位体检时发现的,那时候晶状体是轻度混浊,症状稍微轻一点,今年要严重一点,经常会感觉到眼前有东西在飞(临床上称之为‘飞蚊症’)。照这个速度进展下去,估计我到50岁的时候就开不了刀了。”

而他今年才46岁。

不能拿刀,对外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徐旭东却笑着说:“没什么,没什么。现在,我已经在有意培养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了,手把手教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上台操作的机会。说一句老土的话‘一切东西都是带不进棺材的,但把有价值的东西传承下去很重要’。”

除了做“区域动脉双重栓塞术”外,徐旭东每年还要做300多台开胸手术,平均每天2-3台。这300多台手术中,大约有2/3的手术是与结核相关的,如肺结核引起的毁损肺切除手术、结核性脓胸等。

“你不怕被感染了?”身边经常有人这样问他,他回答说:“有怕过,但也习惯了。去年,我们科室有好几个护士被感染了,但她们仍坚持工作,没有一个跑掉的,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只有加强预防,不能整天担惊受怕。”

用“仁爱”,赢得患者的信任

在这次杭州市卫生系统“百佳千优”健康卫士颁奖会上,徐旭东说,“用‘仁爱’,定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去年12月6日,结核中心门诊大厅来了一位衣衫褴褛、极度消瘦的年轻流浪汉,他呼吸急促、脸色发紫,却不愿透露自己身份,且身无分文。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把他收治入院。

检查结果提示,这位年轻流浪汉是一位严重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且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双肺毁损、支气胸、双侧脓气胸。因为呼吸衰竭,生命垂危,患者情绪极其低落,几度割腕自杀。

徐旭东为他成立专门的医护队伍,提供最好的医疗处置,同时也为他提供人文关怀,每天做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安抚好他的情绪,使他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组织科内捐款、向组织申请救助基金等,多方筹集医疗费用。

徐旭东还每天和他谈心。开始这个流浪汉一言不发,直至告诉他,不会收他一分钱时,他突然哭了,说了身世:他叫王××,27岁,来自江西上饶农村,妈妈残疾,7岁时父亲得胃癌去世,16岁时被骗进传销机构,现在已经跟家人失去联系近10年了……他早就知道自己有病,但没钱不敢上医院。

虽经积极抢救了一个多月,但这个流浪汉的生命仍处垂危,徐旭东感觉他将不久人世,当了解到他一直有个愿望:想再见一见日思夜想的残疾老妈妈,想再回到从小生活的老家看一看……

徐旭东和同事们决定帮这个流浪汉完成心愿。费了一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了他的妈妈。在他的最后时光里,因为有妈妈陪伴,这个流浪汉变得很平静,临终前告诉徐旭东,死后他要捐出器官和遗体。

他走的那天,徐旭东联系了红十字会,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成功捐出了他的角膜。

“将近两个月的救治,我们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最终也没有挽救他的生命,还欠下一笔巨大的医疗费,但我们都觉得工作没有白干。” 徐旭东说。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