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高考学生不用担心睡眠障碍

发布日期:2014-10-26 03:27:44 浏览次数:1595

编者按 高考又近,话题又起。为及时给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报精心策划了高考心理篇、高考饮食篇、高考睡眠篇、高考志愿填报篇等内容。在前几期的版面中,我们陆续推出了高考心理篇、高考饮食篇等专题报道,今天,我们通过与乌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唐安平的对话,与广大的考生朋友及考生家长共同关注高考前的睡眠话题。

天山网讯(记者贾增宽报道)高考将至,有不少高三学生被失眠所困扰,陷入了痛苦之中。晚上睡不好,白天头脑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越发加重心理负担,进而影响睡眠质量,造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会直接影响高考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潜力的发挥。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做到睡眠充足、精力充沛呢?6月3日,记者采访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有关专家。

据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唐安平介绍,高考学生需要承担心理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外界压力等诸多压力,在这种强负荷的状态下,高考学生最容易产生的是睡眠障碍。因为白天大脑始终在高速运转,但到了该休息时,过度紧张的情绪不能得到放松,致使大脑仍然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这样时间长了必然导致高考学生在睡眠方面引起障碍,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每年临近高考时,乌市第四人民医院都会接到考生家长咨询关于睡眠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每年咨询高考学生睡眠问题的市民也在逐步增多。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80%以上的高考学生在高考前存在睡眠障碍问题,而3%左右的高考学生由于睡眠问题引发疾病。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一个问题,高考学生的睡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提醒广大考生家长,应高度重视高考学生睡眠问题,以免影响考生学习和考试。

为让考生避免发生考前睡眠障碍,唐安平从医学角度分析了考生高考前失眠的原因,对高考考生来说,失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焦虑、压力和情绪激动导致短期失眠,同时会伴随自我挫折感的产生。因此,失眠问题对于考生来说,不仅仅是休息问题,还会严重影响高考的士气。二、夜间学习时间较晚,饥饿感和手脚冰冷导致失眠。

唐安平同时提出了几点科学建议。高考学生一定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因为安眠药会导致短时记忆的遗忘,严重阻碍当天所学知识进入长时记忆,给学生造成学了就忘的不良感受;不要把担忧带上床,如果有什么事情感到不确定和担心,就早点用笔把它们记下来,也就可以放心睡觉了;如果经常有睡眠问题,最好在睡前做一些减压放松活动,严重的可以寻求医生帮助。

对存在睡眠问题的同学来说,从现在开始就要调节睡眠规律了,不要轻易打乱作息计划。即使头天晚上睡得不好,也不要晚起,白天补觉不要超过1小时,傍晚不睡觉,同时,第二天也不要轻易早睡,严格按照正常入睡时间,这样就可以逐步养成习惯,不会出现睡眠混乱;睡不着觉不必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千万不要闭着眼睛使劲想睡,相反,可以在黑暗中长时间睁着眼睛。这样,很快就会有睡意。

相关链接

自我调节妙方帮你入睡

高考学生如果真的发现自己存在睡眠障碍,不妨试一下这两种办法,说不定对你的睡眠可以提供很大帮助,也有可能让你摆脱睡眠障碍的纠缠。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唐安平说,这两种自我调节的办法都比较简单,具体为:

松弛法:放松地坐着,双脚着地,与肩同宽,排除杂念,意念集中。然后用暗示的方法,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从头部开始,到颈部、胸部、腹部、双手,最后到双脚。每天做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松弛训练的要点是先紧张后放松,在感受紧张之后再充分体验放松的效果。比如腹部放松就是先收腹,保持10秒钟左右,然后放松。

静思冥想法:又称自我放松法,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初升的太阳、幽静的园林以及芬芳的花丛和辽阔的海洋,尽量体验自己在想象环境中的各种美好感觉,比如辽阔的海洋,海风轻拂海面,美丽的花朵发出阵阵花香等,试着这样每天坚持做1到两次,每次持续5到10分钟,相信你会感到彻底放松。

有效缓解睡眠障碍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高考学生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想睡时就睡,不要强打精神。这段时间考生应该牢记一句话:睡觉第一,学习第二。不过这只是临时措施,重要的是平时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该睡就睡,该学就学。现实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过了正常作息的时间,怎么也睡不着了,而且你还会发现瞌睡劲儿过后,精神特好,没有丝毫的困意。但是一旦生物钟紊乱了,想睡却又睡不着时,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久而久之,这样就会引发睡眠障碍。

■不要天天“开夜车”

高考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不在于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贵在坚持。学习是非常繁重的脑力劳动,一旦累伤了,很长时间都会缓不过劲儿来,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绝大部分考生都认为,晚上读书效果好,熬夜对身体并无多大损害。实际上,当养成了夜读的习惯,就会以疲惫的精神状态上场应战。如果头脑经过一夜的休息呈现平静的状态,白天学习的东西才能如海绵吸水般地吸收,这才是学习理解性、逻辑性科目知识的良好时机。因此,唐安平建议考生,千万不要采用熬夜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如果你躺在床上不能入睡,那么,不妨先起床做些事情,如:热水浴、喝杯温牛奶或做些轻缓的运动,特别是脚部的运动,都会使失眠情况有所好转。但尽量不要尝试药物提神或助眠,因为使用这些药物后容易造成依赖性,也可能会导致焦虑、恶心、虚弱、发烧等副作用,使自己离考试的理想目标越来越远。

■失眠后别紧张

当高考学生发现自己失眠时一定不要紧张,事实证明越是有意想睡却越难以入眠,越紧张就越睡不着。这时最重要的就是精神上要放松,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不要去想学习上的事,不要担心睡不着该怎么办,困了就睡,顺其自然。有时可以在睡觉前找一本最无聊的书翻着看,一会就困了,倒头就睡。无论如何,高考学生应该尝试在上床前休息1—2小时,使自己的心境松弛下来而准备入睡。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掌握的知识远比熬夜苦读多得多。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