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细说睡眠障碍疾病
失眠是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依据不同的诊断标准,10%~60%的人有失眠问题,其中年长者、女性和有抑郁病史的人为高发人群。失眠还会引起疲乏、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怒等日间症。1月8日晚上,本报邀请合肥市友好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郭晓明接听了读者热线,就与睡眠有关的入睡困难、失眠以及治疗睡眠障碍的非药物疗法、怎样正确认识睡眠行为模式等一系列睡眠医学最新动态和广大读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读者如有需求,可继续拨打专家热线电话4679036进行咨询。
杨女士:38岁,工人。失眠3年。3年前因下岗开始失眠,自己经营服装生意压力很大,入睡困难,每天服用安定片,后改为中成药,安眠效果服则有效不服则失眠,甚至多梦明显增加。每天仅睡眠3小时左右,晚上7:00左右上床,第二天早上8.00左右起床,大部分时间都睡不着,迷迷糊糊的。白天烦躁、头昏昏沉沉、情绪低落,人变得很懒惰,总喜欢躺在床上。3年来吃过很多药物,都无法治愈,对治疗失去了希望。
郭医生:这是目前社会很常见的一类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这种失眠单纯地服用安眠药物是无法治愈的;再者你还存在睡眠行为不良,具体地说:无睡意上床、睡不着硬睡和卧床时间太长,这些因素都是使得失眠持续存在的因素。其诊断必须经过医生的诊察,然后接受正规的抗抑郁治疗和睡眠认知行为指导,即药物治疗结合睡眠限制控制疗法,才能治愈。
王先生:35岁,白班出租车司机。白天容易犯困4年余,每天晚上9:30上床,早上6:30起床,夜晚睡眠多梦,打鼾,早上起来感到睡眠不解乏,疲劳,白天开车易打盹,常感到自己长期这样容易出事,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郭医生:这可能是患有睡眠呼吸障碍所致。这类疾病目前比较多见,多易发生在肥胖、小下巴、咽腔狭窄、扁桃体肥大、鼻甲肥大、颈椎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人群身上。睡眠过程中由于呼吸功能的暂停导致大脑缺氧和睡眠片断,但病人本人却意识不到,致使我们的大脑得不到休整,白天犯困是必然的。诊断要靠多导睡眠图的检查才能确认,并区别是阻塞性的还是中枢神经性的。目前这种疾病多数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手段包括减肥、服药、手术和个人呼吸机治疗。由于此病可引起多种疾病,如:糖、脂肪代谢紊乱,性欲减退,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律紊乱,夜间猝死,睡眠片断,记忆力衰退等。有权威文献数据显示,及时的治疗不仅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并且至少能延长寿命10年。
苏女士:38岁,老师。睡眠浅、梦多10余年,病情时好时坏,平均一年中有大半年是这个样子,好像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白天疲劳、心烦、情绪差,觉得自己心灵很脆弱、变得很懒,喜欢安静独处、喜欢卧床。平常好想事、睡前联想好像控制不住,越控制则越睡不着。还患有颈椎病脊髓型和肠胃功能不好。其母亲30多岁时也有类似现象。
郭医生:假设你的疾病如你所述,没有其他情况的话,你的病史描述给人的提示是抑郁症和颈椎病同时存在,颈椎病本身也可引起胃肠功能和睡眠的障碍,但目前来看,抑郁症还是主要的,你说的大部分症状也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抗抑郁治疗应该是有效的。但正规的诊断必须需要你到医院来,经过本专业医生详细的诊察后才能确立,仅凭电话中的三言两语就妄加诊断和治疗是不负责任的。好的抗抑郁药以见效快(约1周就能见效的)、副作用低(抗胆碱作用:口干、大便干、视物模糊、心率加快;白细胞减少;加重肝肾负担等)、疗效明确、服用方便,兼有催眠效果的更好。此病往往服药时间较长(一般约3月~6月,甚至更长),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所以高效低毒尤其重要。
伍女士:69岁,退休医务工作者。失眠1年余。起自大便出血引起的恐惧,继而失眠,后发现为单个息肉,手术切掉后,也就不担心什么了,在此之前睡眠基本良好。问题是息肉没了但失眠却留存下来,一开始睡眠还是时好时坏,但近2个月,睡眠明显变坏,一夜只睡眠2~3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就是迷迷糊糊的,目前以入睡困难和睡眠易醒为主。白天心烦、爱操心、心情有时很差,两个月以来瘦了两三公斤。
郭医生:您的失眠有一个明确的诱发因素,大便出血带来的恐惧,在此之前睡眠情况良好,那时的失眠与后来的失眠不是同一性质,后来的失眠是由于担心睡眠不好(也叫入睡前焦虑)而引起的,这种情况我们叫“心理生理性失眠”,大便出血带来的恐惧性失眠为后来的入睡前焦虑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初始化的作用。所以本病初期这种担心自己睡眠问题的倾向还不是很严重,所以睡眠还是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还多一些,如不及时得到治疗,这种倾向会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发展成通宵不睡。且长期的失眠还会导致情绪的异常,常常伴有抑郁、焦虑反应。本病的形成与人的个性(如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人遇到应激事件偶然的失眠在所难免,但事情过去后,即可以恢复以往的健康状态。发展成慢性失眠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本病的治疗必须采用心理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大部分人的睡眠情况能得到明显改善,少部分人却仍然很顽固。
苏先生:36岁,教师。每天醒得比较早1年余。多在零点或1点左右上床睡觉,清晨多在5:30醒,再迷迷糊糊躺到7:00起床。每天夜晚睡眠5±1小时左右,晨起无头昏、头痛及心情低落,精神体力都比较清爽,中午睡半小时左右。白天工作精力体力良好,也无注意力和记忆力降低,也无心烦和心情不好,工作也有信心,也有干劲。只是觉得自己醒得比别人早,睡的觉也比别人少,不知这是不是病?
郭医生:经常的早醒多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一个提示症状。临床上早醒的含义是和以前的睡眠相比较晨醒时间提前1小时以上,在多导睡眠图上是以提前半小时为标准。但单凭这一个症状尚不能做出任何疾病的诊断,且您的所谓“早醒”是否构成临床意义上的早醒还需进一步的核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睡眠定额:有的比较短,每日5~6小时睡眠就能保持精神饱满;有的比较长,每日9~10小时少了就会产生睡眠;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个人在睡眠上的需要量。睡眠定额短者,一般这种人较其他人精力充沛,做事效率也比较高。你的睡眠一天下来有5~6小时,白天精力体力也充沛,目前看来没有异常。但还要在今后的时间里进一步观察。
·记者 李守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