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睡前爱动半夜饿 四类睡眠障碍让宝宝睡不香

发布日期:2014-11-26 09:14:38 浏览次数:1600

辗转反侧难入眠,并非成人专利,细路仔也会遭遇睡眠障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指出,和成年人相比,睡不好的孩子尤其是小儿因为不能准确描述症状,其睡眠问题常常不会被及时发现,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体格发育。他提醒,家长要注意发现四类儿童睡眠障碍的踪迹,及时就医,甄别病因及时解除,尽快使其恢复正常睡眠。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缩短或多梦或醒转次数增多等。如果孩子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至少1个月,白天明显感到疲乏、易激怒、学习效能下降,则要考虑可能得了儿童失眠症。罗向阳指出,引发儿童失眠的常见诱因有两个,即“强制入睡性睡眠障碍”和夜间进食(水)综合征。

“强制入睡性睡眠障碍”发病率为5%~15%,男孩中招机会较高。入睡前,孩子总是寻找各种借口不愿睡觉,如通过频繁进出房间,要求讲故事,需要喝水等借口来拖延上床睡觉。一旦入睡,睡眠的质量和时间正常,多导睡眠图表现正常。如果照看者严格限制孩子睡前进行上述活动,那么他们很快就可以回到自然睡眠状态。

“夜间进食(水)综合征”以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幼儿常见。孩子夜间入睡后经常觉醒并伴有明显饥饿感,必须进食或饮水后才能重新入睡,成年人次日能够清醒回忆进食经过。多导睡眠图仅以觉醒次数增多为主。

睡行症又称梦游症,常有家族史,也见于癫痫。是发生在整个睡眠前1/3阶段的NREM期的一系列复杂行为,以睡眠中行走为特征。罗向阳表明,梦游症儿童多见,青春期后消失。患儿往往在入睡2~3小时后发病,持续时间不等,可表现为刻板动作或复杂习惯行为,睡眠中起床行走,自语或答非所问,意识不清,难唤醒,强行唤醒常精神混乱,出现攻击行为,伤人或自伤,事后不能回忆。

罗向阳指出,儿童睡行症患者发作时间可伴有不恰当的行为,如在冰箱中排尿。患儿睡眠行走时可引起摔跤等意外,身体损伤是由于企图“逃跑”或走进危险的环境而引起,如走到街上或跳出窗外。

梦魇多见于3~6岁儿童,3~5岁儿童占10.5%,是指恐怖或焦虑为特征的梦境体验,伴有躁动。罗向阳说,梦魇常与人格特征、童年艰难境遇、恐怖色彩事件、睡姿不当、饮酒或过度疲劳等有关。该病发作频率不等,多见于后半夜。儿童常被内容恐怖的噩梦惊醒,醒后有明显焦虑和恐怖,伴有呼吸、心率加快,事后能清晰回忆。儿童在完全清醒后因为害怕,不敢自己回床睡觉,常要父母在身边安慰后才敢再入睡。孩子梦魇时常会说话,而尖叫、击打物体或行走则很少发生。

俗称“鼾症”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在睡眠中由于上呼吸道周期性完全或部分阻塞,从而出现呼吸暂停,常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夜间呼吸暂停、频繁唤醒、鼾声如雷、呼吸费力,常伴有多汗、遗尿、白天昏昏欲睡、引起日间功能损害例如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罗向阳指出,过去认为OSAS在儿童期罕见,但近年研究显示,儿童中习惯性打鼾的患病率高达7%~9%,OSAS的患病率也达2%左右。而儿童鼾症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6岁,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常见的原因。(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