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暴躁或为精神障碍
中新浙江网8月5日电(记者赵小燕 实习生金晶 通讯员张颖颖)今年11岁的杭州娃娃成成(化名)学习成绩优秀,一直以来也都是活泼开朗。可近1个月来却常和同学闹矛盾,甚至还对妈妈拳脚相加。父母迫不得已带他来心理科就诊,诊断“双相障碍”。在给予情感稳定剂治疗后,成成的情况有了好转。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佳说,1个多月暑期时间门诊来了不少孩子,陪来的父母都是为了一个相似的问题:他们的孩子现在动辄发脾气,不服管教,与家人或同学老师起冲突,令家长老师头痛不已。
王佳表示,在临床中,他们发现,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多动、抽动等行为障碍,而很少关注孩子有没有情绪问题。实际上,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并不低,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二位。
对于大多数人,“双相障碍”相对于“抑郁症”要生疏得多,它也是一种心境障碍,临床可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形式—情感低落、情感高涨和或易激惹。
美国精神病学会认为,由于双相障碍在躁狂发作时其情绪可以仅仅表现为易激惹,而且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较单相抑郁更早,近年在儿童精神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诊断为双相。
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这些儿童进入青少年期或成人期后,大部分发展为抑郁而非双相障碍。
在2013年出版的DSM-5中新增一种疾病亚型—破坏性心境失调,该病归属在"抑郁障碍"之中。核心特征为慢性、严重的持续易激惹。往往10岁前起病,多为6-18岁。
市一方面认为,虽然存在可能的过度诊断儿童双相障碍问题,但是,双相障碍有非常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患者在首次出现症状后平均8年以上才能得到正确诊断。所以仍要以谨慎的态度以及发展的角度看待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王佳说,孩子的爆脾气可能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现,需要家长老师正确认识及应对,但是也可能是心理精神疾病,要引起足够重视,寻求专业医学帮助。(完)
中新浙江网8月5日电(记者赵小燕 实习生金晶 通讯员张颖颖)今年11岁的杭州娃娃成成(化名)学习成绩优秀,一直以来也都是活泼开朗。可近1个月来却常和同学闹矛盾,甚至还对妈妈拳脚相加。父母迫不得已带他来心理科就诊,诊断“双相障碍”。在给予情感稳定剂治疗后,成成的情况有了好转。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佳说,1个多月暑期时间门诊来了不少孩子,陪来的父母都是为了一个相似的问题:他们的孩子现在动辄发脾气,不服管教,与家人或同学老师起冲突,令家长老师头痛不已。
王佳表示,在临床中,他们发现,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多动、抽动等行为障碍,而很少关注孩子有没有情绪问题。实际上,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并不低,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二位。
对于大多数人,“双相障碍”相对于“抑郁症”要生疏得多,它也是一种心境障碍,临床可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形式—情感低落、情感高涨和或易激惹。
美国精神病学会认为,由于双相障碍在躁狂发作时其情绪可以仅仅表现为易激惹,而且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较单相抑郁更早,近年在儿童精神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诊断为双相。
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这些儿童进入青少年期或成人期后,大部分发展为抑郁而非双相障碍。
在2013年出版的DSM-5中新增一种疾病亚型—破坏性心境失调,该病归属在"抑郁障碍"之中。核心特征为慢性、严重的持续易激惹。往往10岁前起病,多为6-18岁。
市一方面认为,虽然存在可能的过度诊断儿童双相障碍问题,但是,双相障碍有非常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患者在首次出现症状后平均8年以上才能得到正确诊断。所以仍要以谨慎的态度以及发展的角度看待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王佳说,孩子的爆脾气可能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现,需要家长老师正确认识及应对,但是也可能是心理精神疾病,要引起足够重视,寻求专业医学帮助。(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