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精神障碍要做好三级防线

发布日期:2014-11-17 00:28:13 浏览次数:1600

精神障碍要做好三级防线

○蒋霞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心理问题与日俱增。如何处理好工作、生活的压力,保持精神健康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2014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为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和预防精神疾病,我们有必要了解精神卫生的相关知识。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人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功能是通过精神活动来完成的。但在各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有可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在医学上称之为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一组疾病,根据我国CCMD-3(即指《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分类标准,精神障碍有10大类近400种。人们常说的精神病特指精神病性障碍,仅占精神障碍的一小部分,其临床多以幻觉妄想、思维、行为与现实相脱离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在这一组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与其他疾病不同,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缺乏客观标准,主要还是靠医生听其言、观其行。

目前人们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对患者也缺乏理解。其实精神疾病和感冒发烧等病症一样常见,很可能就存在于你我身边,甚至发生在我们身上。但精神障碍不像其他身体疾病容易被发现、认知与重视。因为不是所有精神疾病都表现为冲动或影响他人安全,人们印象中的疯子只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表现。精神疾病还包括一大类程度较轻的,通常大家都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神经症等。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社会要给予患者理解和关怀,患者自身也需要勇气和毅力去面对。

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居首位

据WHO(世卫组织)的调查,精神障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疾病,患病率相当高,多数国家的患病率为9.1%-31.2%。据2009年国家卫生部门在浙江、山东、青海、甘肃等地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为17.5%,即每6个人中有1人患有精神障碍。并有增长的趋势。精神障碍的病死率不高,但慢性病程和高致残率,使得精神障碍成为疾病负担中最重的疾病。199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精神障碍占10.5%,居各类疾病的首位。我国占比为14.2%,高于全球水平。

精神障碍作为一类特殊疾病,造成的家庭负担往往更重,超过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特殊的表现,有的可能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有的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冲动、伤人行为,家庭成员会出现恐惧、担心、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其家属往往也会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自杀意念和行为,这些都是精神障碍造成的疾病负担。社会上对精神疾病的消极态度是普遍现象。患者家属耻感的形成与社会偏见和歧视密切相关,足以导致患者的社会隔离、失业、药物滥用、长时间被收容或无家可归,所有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更加困难。

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

减少精神障碍所致的残疾,预防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符合现实特点的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通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属于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1.增进精神健康的保健工作,充分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及时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服务,提高人们对精神健康的自我保健,是减少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的心理障碍发生的有效途径;

2.加强遗传咨询,防止近亲结婚,减少精神障碍发生率;

3.对一些具有易患精神障碍的高危人群,包括具有特殊心理素质者和从事高心理压力职业者,应采取特殊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心理宣泄的途径,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出现;

4.定期进行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精神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和分布情况,结合地区人口构成的变化,为相关部门制订规划、进行决策,从宏观上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提供依据。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重点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争取疾病缓解后有良好的预后,防止复发。由于许多精神障碍具有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隐匿、临床表现缺乏明确特征性等特点,往往失去及时干预的机会。因此,二级预防是精神障碍防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积极、深入并有计划地向公众宣传精神障碍的有关知识,提高人们早期识别精神障碍的能力,尽早发现精神异常者。同时,要改善人们对精神障碍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及时就医,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2.对确认或可疑的精神障碍者,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就诊,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争取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同时,积极进行随访与巩固治疗,减少复发。

3.在综合医院内设立精神科和心理咨询科,做好会诊联络和咨询及培训工作,帮助非精神科医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精神障碍患者。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要点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功能残疾,延缓疾病衰退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积极谋求各级政府部门对精神疾患的重视和支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动工作,构成精神障碍防治康复体系,为减少精神残疾、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保障提供帮助。

2.对经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让患者正确认识疾患,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和矛盾。同时,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疾病恶化、努力减少残疾,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心理和社会功能。

3.建立各种工作娱乐治疗站、作业站、娱乐站,对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咨询,使患者早日恢复家庭生活和社会功能。

4.做好出院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使患者能够接受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医疗指导和服务。调整出院患者的生活环境,动员家庭成员支持和参与患者的康复活动,指导家庭成员为患者制订生活计划,努力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关心和满足精神障碍患者的合理要求,重视心理、社会环境对疾病预后、复发的影响。想方设法,妥善解决精神障碍患者以及精神残疾者恢复工作或重新就业,对支持其心理状态与投身于社会大环境接受锻炼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专家名片】

蒋霞,精神卫生副主任医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科科长,甘肃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办执行主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