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或多重人格利少弊多
当代生活报 2011-10-24 心灵鸡汤
■生活报记者韦夏
日前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步步惊心》,剧中二小姐若曦头部受创后,表现出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她穿越时空来到清代,因活泼善变、处世得当而大受欢迎,其所表现的背景类似于现代的职场和情场,所以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一时间,双重或多重人格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
那么,到底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的人是否心理健康呢?为此,记者特请南宁市心理协会会员韦盛中一解其中奥秘。
A现象
双重或多重人格是一种心理障碍
记者打开网络搜索引擎,发现百度是这样解释双重人格的——“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而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在中华医学会心理健康部2004年统计结果中,3%的人明显感到有双重性格,其中13%的人感觉双重人格对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国内媒体报道,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在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少见,比如学习压力大的初三女学生冬雨,在临近中考时的几个晚上,用已经去世的爷爷的口气说话,教训家人,表现出双重人格的癔病症状;英国女子诺布尔患有多重人格障碍,有多达20种人格在她身上轮流出现。在医生帮助下,诺布尔尝试让这些“分身”和平相处,还写下自传,记述自己的故事,取名《所有的我》;至于小说、电影、电视剧和动漫作品中塑造的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人物,更是数不胜数……
B分析
人格的记忆混乱是主因
韦盛中介绍说,双重人格在医学上的解释是:“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双重人格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比较严重的影响,通常来说,患者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有两套思路在运转,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对于结果的选择也有不利影响,患者可能不能选择或左右不定,引发焦虑、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而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多重人格可以有双重人格、三重、四重……截至目前,最多的可以达到24重人格。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其实,纯粹的多重人格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在我国,也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韦盛中说。
韦盛中告诉记者,每种人格的记忆确实会出现混乱和独立的记忆区,毕竟大脑的容量很大,足够开阔到每种人格都有一个独立的思维空间。人格与人格之间可以做到互相可知,但是随着深入的分裂就会出现记忆的缺失和隐蔽性,只有切换当前人格的情况下,才能被记忆的回忆,这也许就是人格之间所偏重的情感不相同所导致。
C支招
自信自强可避免双重或多重人格
韦盛中提醒说,既然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是利少弊多,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治,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减轻或缓解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压力,改善生存条件。从本质上说,多重人格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防御;其次,由于多重人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培养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第三,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其与友善的人建立友谊;第四,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禁止家庭暴力。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很容易造成儿童的性格障碍,严重的导致多重人格症。学生在自己身体十分疲劳的情况下还要硬撑,只能让自己更加劳累,在休息与继续的选择上会产生分歧,进而导致双重性格的发生;第五,对于历史性已成定局的问题不要多思考,通常来说,双重性格的患者都是比较喜欢钻牛角尖的,这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却会让患者更加痛苦;第六,认清自己的位置。双重人格同精神分裂有本质上的不同,千万不要混淆!双重人格在经过仔细的心理治疗后绝对可以康复且在家即可,但精神分裂的治疗则必须在医院进行,很多人都把自己说成是双重性格,因为他们很矛盾,这种矛盾深入骨髓,他们想活回简单的儿时,但是总也做不到,哪怕只有几步之遥,但他们的性格冲突绝对没有上升到精神分析学界定的程度,那同样很难。
拥有双重人格的若曦,不仅吸引了剧中人,而且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资料图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