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山东专家电击孩子脑部戒网瘾 引业界极大争议

发布日期:2014-10-27 21:38:17 浏览次数:1595

最近几则网帖,把“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了极大争议。

目前,有100多名孩子留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这种“治疗”,不能擅自离开。

在这里“治疗”过的“网瘾孩子”,据杨永信介绍,已经近3000人。

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一名即将离院的男孩和父亲一起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孩子:你马上要出去了,开心么?他皱皱眉头,想了几秒钟后,字斟句酌地说:“我出去,后,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走偏……”每说两三个字,他的眼珠就迅速左偏,望向父亲。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人都要受到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即在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而电疗。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的规定多达86条,“吃巧克力”“空腹吃药”“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都在其列。违反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醒脑疗法”实际上就是“电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

4月28日下午,记者终于进入传说中的治疗室,按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临沂四院的前身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然而记者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们却通过签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给孩子吃药、通电等行为。一名家长委员会成员告诉记者,有时孩子没记圈或犯错,一些家长主动要求加圈,让孩子经受电击。“电完就乖了”。

杨永信说,他的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因为他们没有向上报批,也“不必向上报批”。他解释说,2006年成立网戒中心时还有另一块牌子,也就是其前身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医科”(2003年成立)。在精神病医院开设心理康复医科不需要审批,因此开设网戒中心顺理成章,收治网瘾孩子是合法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位吕姓医生指出,“在上海,要对病人进行行为治疗可能需要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才行。”

而杨永信却表示,他并没有听说过“心理治疗师”这门考试。他和网戒中心其他六名经常给孩子做“醒脑疗法”的医师都没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认为,现在网瘾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律底线”问题,“那些被扣上"网瘾"帽子的孩子的基本公民人身权利怎么去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权怎样保护?谁能保证电击不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公共医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指出,目前没有标准认定网瘾是精神疾病,也就不存在适应征,将其收治进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精神疾病来治疗是有问题的。来源:成都商报(来源:四川新闻网)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电话:0791-684973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