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网瘾健康生活
据深圳某部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深圳青少年学生网络使用率达96.15%,11.9%的受访者网络成瘾,略高于国家10%的平均水平,网瘾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详见10月14日本报一版)——
调查:
避免网瘾自律很重要
就此,记者在深圳部分中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同学表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手段和信息来源,但是不可沉迷,否则会带给身心不利影响。
初二学生林丽清:班上有的同学对网友的信任比对身边的同学还多,掌握游戏升级技巧比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还快,会打的火星文比现代汉语还丰富!他们宁可花好几个小时逃学上网,却不肯好好坐在教室里听点有意义的东西。
初二学生顾乐:我的一位同学,没有计算机时就玩手机游戏,家长没收了他的手机,他拿到别人的手机,第一时间就是打开“游戏”选项,我的手机因被他误联网多花了5元钱,我很生气,但他好像没办法克制一样。
高一学生阿标:网络也有好的一面,但要自控,不受不良信息诱惑。
高一学生冯亮晖:避免网瘾要靠自律。我曾经有段时间总沉迷上网,打游戏、聊天、进社区“灌水”,后来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加大了功课量和运动量,转移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很快远离了网络。
探究:
网络成瘾为哪般
记者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瘾患者中成瘾聊天、交友者的比例接近50%;网络游戏等娱乐性目的的人数比例则超过40%。
亲情的缺失也是孩子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时间每周平均小于1小时的,孩子患网瘾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青少年从网聊到网恋到发生不当行为,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究其原因,在学习压倒一切的评价体系下,目前青少年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健康游戏缺失,而现实给不了的东西在网络中却可轻松获得,因而青少年如果缺乏自制力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沉迷进去无法自拔。
说法:
要靠多方面一起努力
“经过几年时间的治理,学校周边明面上的小网吧已经基本消失了,可是还是有一些不法经营者偷设黑网吧,有时候老师们通过种种渠道知道某个同学去了这样的网吧,但只能是通知学生家长或者到现场劝阻学生,却不能对经营者进行约束,这让学校管理方面也很被动。”深圳某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如果家长不重视或者学生不听劝阻,社会不能彻底清楚‘黑网吧’毒瘤,学校能采取的也只是一些软性措施。”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采取了适当开放学校安装了绿色防护软件的计算机房,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建立“多帮一”的学习小组等措施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
思考:
应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使用网络是为了什么?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光?交到更多的朋友?开拓自己的视野?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反思一下:我的功课做完了吗?从前的好朋友多久没有联络了?今天是否读过一篇使自己精神愉悦有意义的好文章?
正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就需要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上网理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事业观、人生观。
另外,为了创造青少年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切实实行网络内容的分级制度,防止青少年接触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学校应建立促进其人格成长和学业进步的“多维评价体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健康的同伴关系。家长也要更关心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小鱼)
■相关链接:
网瘾表现几大类
目前已经有了8条标准来判断孩子是喜欢上网还是“网瘾”成灾——
1.沉溺于互联网(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2.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满足。
3.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4.当想要减少或是停止上网时,便感到沮丧、心情低落或是容易发脾气,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生理反应。
5.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
6.为了上网而不顾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或工作机会面临危险,或已造成负面影响。
7.会对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人员,通过撒谎来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等)。
8,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的一种方式。
专家称,在一年中,如果符合其中的4个标准,即为“网络成瘾”,需要进行矫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