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集中营戒网瘾是现代社会的无能
新华网南宁8月3日 一名网瘾少年在被送到南宁市一家“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10多个小时后死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涉嫌致使网瘾少年死亡的4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7月31日在北海银滩玩时,孩子还帮忙救过人呢,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死者邓某的舅舅李健向记者展示了在殡仪馆拍到的李某照片,可以看到死者身上有多处伤痕。记者同时观察到铁网围起的校园内“训练”活动仍在进行,目前尚有100多名孩子在这个中心接受同样的“辅导和训练”。
印象中类似这种训练营在全国还有不少,从我们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从其过来人的描述来看,发现其主要有以下特征:教育方式主要靠暴力体罚,说穿了一个字:打。打的让你唯一记得的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师资主要是各种“懂功夫”的“教官”,来路不明且文化程度普遍只有高中以下;办学资质可疑,不少是打擦边球的社会力量办学,有的根本就没有任何资质,属非法“黑户”;擅长利用各种“下跪感恩”、“一家人抱一起哭做一团”的广告煽情,让对教育子女失去信心的家长心甘情愿交钱让自己的孩子入营。
这样的训练营其实不如叫做“集中营”更为合适,这样的集中营只要存在一天,出事是必然,不出事是偶然。我们在为不幸逝去的年轻的生命哀悼的同时,那些没有重伤或者伤痕已褪的其他各种“集中营”里的未成年人呢?他们的身心难道就没有阴影,就会是健康的吗?答案不言自明。
父母不能等到没了孩子再去后悔自己不懂教育,更不能以为花上成千上万,就可以代替父母对未成年人的言传身教、沟通引领;或者明知道是个火坑,却为自己的孩子心存一丝侥幸。
父母、学校要帮助青少年预防沉迷网游,社会对于网瘾治疗更不能舍本逐末。网络游戏离不开有效的法治管理,网游产业也需要负起公共责任。网络游戏一直以来没有分级、没有分类的情形必须要得到改观,要通过有效的法律与行政手段,从源头上堵住“电子海洛因”的产生。
无论如何,靠进“集中营”戒除网瘾这样不人道的做法既是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不负责任,也是现代社会的无能。
星辰在线网友 蒋光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