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网瘾知多少

发布日期:2014-10-14 19:09:05 浏览次数:1600

人是理性的动物。对于这一论断,我总是不能确信。因为要举出反例来,并非难事。例如,很多东西,尽管我们知之甚少,但并不妨碍我们群起反对,围而攻之。这到底是理性呢?还是群氓?

网瘾”,就是这很多东西中的一种。

对于“网瘾”,我们到底知道些什么?不妨看看相关学术研究的现状。

在较早关注网络成瘾现象的美国学界,自从1996年,网瘾作为一个新的学术概念最早被引入美国心理学会(APA)年会,对其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网络依赖”、“网络滥用”等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对于网络依赖是否就构成瘾等基本问题还争论不休。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被广泛接受的关于“网瘾”的定义,也没有被普遍接受和应用的判定“网瘾”的心理测量标准,更遑论通行的治疗技术了。有些极端一些的学者例如HowardShaffer甚至全面否定了从赌博成瘾移植过来的网络成瘾概念及相关测量工具和治疗方法。但尽管如此,近年来关于网瘾的研究日益增多,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学术刊物和分支学科“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

相比之下,国内学界的网瘾研究论文不少,但同质性太强。多数论文直指网瘾的毒害,痛陈网瘾的种种恶端,然后是建言献策,开方抓药。论文尤其关注青少年网瘾问题。尽管其中也有极少数实证调查的研究,但无不受到“原因—对策”研究模式的影响,预设了网瘾危害论的前提。这样一来,对网瘾本身的讨论和思考就几乎被完全忽略掉了。读了这些文章,加上如出一辙的新闻报道,网瘾作为洪水猛兽的形象也就定格下来了。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以英文出版的学术刊物中,近年来关于网瘾的讨论中,华人作者或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明显增多。这是不是可以说,中国人在网瘾研究领域已经到达或超过或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了?

这或许“得益”于中国受到的网瘾毒害更深?一项去年以英文发表的关于中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对比研究似乎印证了这一点。该研究显示,应用同样的测量标准,受调查的中国大学生有14%重度网络成瘾,64%轻度上瘾,22%无瘾。相应地,受调查美国大学生的比例则分别是4%,23%,73%。作者认为,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较美国晚。互联网与两个社会的适应处于不同的阶段。当然,该项研究的样本量总计不过314个,很难说具有统计推论的意义。

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用到这里是再合适不过了。不由得不为中华古文明之博大精深所折服。至于这一文明为什么没有抵抗住现代文明毒害的侵蚀,使国人纷纷网络成瘾,则另当别论了。

最后提醒读者,如果您是通过网络读到在下的拙文,那您可要当心自己是不是有网瘾了。要戒,在家里试试就得,可千万别上那个什么营地去了。口夏昌奇

(新华网-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牛鑫]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