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瘾致死学生提醒我们反思管理制度设计漏洞
□ 何小西
招远血案不远,近日郑州“戒网瘾学校虐死19岁女生”的新闻再次震惊世人。警方初步查明,该学生死伤与学校“加训”有关。据目击者反映,在女孩被强制做“加训项目”前倒后倒的过程中,该女生“一直惨叫,晚上10点半就寝时,整栋宿舍楼都能听见惨叫声”。目击者还称,在此过程中,并未看到任何学校负责人上前制止。
在之前风靡的“电击治疗网瘾”被否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又将目光投向了众多以严格军训和体罚为主的戒网瘾培训机构。在这些家长看来,通过这些培训机构魔鬼般的训练是可以还自己一个正常孩子的。然而,家长们眼中的“好学校”却是孩子们眼中的“地狱学堂”。据媒体报道,在郑州博强新观念培训学校这所戒网瘾机构,惩罚学生的方式繁多,比如在周长120米的操场上跑100圈、做数百个“前倒”和“后倒”、通宵站军姿等。尽管很多学生为离开学校,喝碘酒,用草酸泼自己,但这些反抗都没有打动学校教官。另据媒体报道,在这所学校,30天特训收费6000元,50天特训收费10000元。如此暴利,难怪学校不惜一切手段防止学生逃跑。
遗憾的是,尽管罪恶每天都在阳光下上演,但教育监管部门却对此知之甚少。不唯郑州,对戒网瘾培训机构如何监管,目前各地的主管部门不一,有的由民政局监管,有的则由教育局监管。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则相互推诿,鲜有部门主动担责,这种管理制度的设计漏洞,长期以来也没有有效填堵。
实际上,家长自身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著名网瘾治疗专家陶宏开就曾指出,有网瘾的孩子一般都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很多家长以自己工作忙,要赚钱养家为由忽视与孩子沟通,交流,最后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出了问题之后,又急功近利,希望找一个培训机构迅速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试问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如何能奏效?
近年来,国际上对如何治疗网瘾已形成广泛共识,即强调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以德国为例,德国网瘾治疗所的很多课程都需要家长参与。诊所让有网瘾的孩子与父母聚在一起,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同时让父母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沟通,并让父母明白,严禁孩子接触网络只能治本,让孩子自己学会控制网游时间才是治根。在英国,专家建议对电脑游戏分级,并鼓励父母对孩子的上网内容进行监督,提高孩子对网络色情内容和暴力游戏的警惕。韩国为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每年都会组织“家庭训练营”。训练营要求父母孩子全部参加,旨在增加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够更多的接触现实世界,接触大自然。
由此可见,要真正戒除孩子的网瘾,教育部门的监管和家长的全程参与不可或缺,将孩子送到戒网瘾机构是最偷懒,也是最不负责任的办法。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