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人认为网瘾是社会病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出台以来,很多网友对该《标准》表示质疑,认为网络成瘾不应该纳入临床诊断。对于《标准》注明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一些网友也指出,上网超过6小时是当下很多青年的常态。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7年9月曾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有400万,约占10%,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这些东西,这为形成‘信息依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国内研究网瘾的专家陶然这样分析。
即使是依赖也有程度的不同,如果只是一种喜好,或者工作的需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应该归为病态的成瘾现象。“现在很多青年工作压力很大、竞争激烈,所以遇到手机停机会感到不安,因为如果错过重要电话就会错过好的机会。这样说来,即使有60%的人有‘手机瘾’,都是正常的,不属于病态。”
调查中,76.1%的人认为原因是现代青年精神世界空虚,需要填补;60.5%的人认为是因为现代青年交际能力的缺失,容易沉湎在一些事物里;40.7%的人认为原因是社会压力太大让青年需要这些方式放松;32.1%的人认为是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青年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成瘾是逃避现实的表现。当心情苦闷无法发泄、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或者在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寄托和幸福感的时候,就很容易找一个东西让自己沉迷进去。造成网瘾的根本原因还要在社会生活里找。
“比如有毒瘾的人,其实他们中很多人在生理上已经戒毒了,这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做到。但后来很多人还是复吸,为什么?因为还有心理上的瘾。他们一回到社会,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压力。”
有关专家认为,网络成瘾和购物成瘾等新的成瘾形式更多的属于心理依赖,更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一套“挫折应对系统”。“比如孩子经常上网,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禁止,而是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与人交往的乐趣、生活的乐趣,让他发现这些乐趣比网络更生动、更有价值。成瘾说明你的生活有欠缺。如果找不到生活目标和幸福所在,网瘾戒不戒其实没有区别。”(中青)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