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强化班宛如现代病梅馆
升学的补课之风竟从中小学生蔓延到幼儿园。日前,记者多方走访发现,寒假本市一些培训机构推出幼升小应试强化补课班,家长趋之若鹜。记者发现,甚至还有家长把尚在幼儿园读小班的3岁多孩子送进培训班,补起幼小衔接、思维训练之类的课程。(1月30日新闻晨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词表现在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方面,须臾不离:营养品、食品、教育可当抢跑的推力延伸到3岁多孩子的孩子身上,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据报道小学应试类的寒假班很抢手,是因为如果从小班到大班一直在该培训机构补课,最后升入名校的几率很大。因此才有3岁多的孩子提前补课的事例。这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必然产物,众所周知,很多城市里优质学校有限,满足不了民众的要求,就决定了热门民办学校必定要择优录取, 当拼爹、拼权、拼富层出不穷时,拼孩子的智力或者说应试能力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报道中说,伍女士看过一份热门小学招生面试题,其中的思维训练题连她都要想一想才能说出答案。不补课,不早做准备,怎么行?一句话透露出家长的痛苦与无奈。
但是,热衷于此的家长有没有想过,参加这样的应试强化补课班就有效果吗?炙手可热的抢跑班不排除这些早教机构的营销策划、推波助澜,更折射出家长们功利浮躁的从众心态。应该知道,36岁是幼儿认知能力及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为关键。好的习惯将使孩子的小学学习乃至一生都受益匪浅。与其去强化训练,拔苗助长,还不如顺势而为,呈现孩子美好的原生态。故此,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撑,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以家长理性教育观为必要前提。
教育有病,合该孩子吃药?当整个应试教育体系以分数和高考录取率为考核标准,当热名小学知名中学著名大学好工作成为一道道密切相关的门槛时,老师与家长都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潮流之后,整个社会也就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教育的病态。幼升小强化班宛如现代病梅馆,学校、老师及家长悖逆成长的力量,漠视及压制孩子的个性,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行灌输给孩子,那些年幼的孩子便成为各方修枝剪叶的试验品。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先贤对病梅的拷问距今并不遥远,然而,还有几人想起并牢记呢? (凌寒)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