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发生皮肤转移
张先生,40岁,因右颈包块3年余诊为甲状腺癌,与2009年10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及右颈淋巴结廓清术,术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低分化腺癌。同年底出现左腋下淋巴结肿大,PET检查诊为转移癌后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乳头状癌。治疗后一年患者右颈肩、腋下、胸背部大片皮肤变红,继之出现暗红色结节状肿物,呈弥漫性生长,伴刺痛感,于皮肤结节处钳取活组织病理为迁徙性乳头状癌,在2010年10再次入院治疗。
查体:右颈肩、腋下、胸背部大片皮肤色红,有多枚结节状肿物,部分相互融合成片状,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无破溃,无触痛。诊断为甲状腺癌皮肤转移。因为受累皮肤广泛,试用6MEV电子束局部皮肤照射,加皮肤补偿膜,分割剂量DT 2 Gy,每天照射一次,治疗2d后患者诉胸背部皮肤刺痛感消失;DT 10 Gy后结节状肿物萎缩,皮肤颜色加深为棕色;DT 30 Gy后结节状肿物退缩成痂皮状;DT40 Gy后局部皮肤出现湿性反应,放疗暂停。2周后皮肤反应消退,但右肩臂部皮肤又出现色红,表面粗糙感,再取病理,仍为迁徙性乳头状癌,予局部加量照射,总量至DT60 Gy。皮肤损害全部消退,无明显毒副反应。放疗后2个月后患者出现咳嗽,持续加重,经胸部CT检查诊为双肺转移癌,给伊瑞沙治疗,5个月后因双肺广泛转移、胸腹腔积液死亡。自放疗后至死亡,患者未再出现皮肤转移灶,局控良好。
甲状腺癌皮肤转移非常罕见,可以作为甲状腺癌的首发征象,也可以在手术后多年出现。很多患者初次就诊于皮肤科,早期皮损类似局部红皮病的表现,病情进展则出现皮肤结节。单纯皮肤病理检查有时很难确诊其原发灶来源,常需结合其甲状腺癌的病史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本例患者出现大面积的皮肤转移灶,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但试用大面积皮肤放疗后,皮肤转移灶全部消退,症状缓解,疗效显著。尽管最终因全身播散而失治,仍显示了较好的局部姑息疗效。
来源网址